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74462
大小:41.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九年级语文下册 阶段测试卷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实用文案九年级语文下册·阶段测试卷(二)一、(24分)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1)蒹葭苍苍,。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1分)(2)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1分)(3)人生常常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选择,当“义”和“生”不能两全时,我们应当像《鱼我所欲也》中所说的那样:,。(2分)(4)?!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2分)(5)把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默写完整。(4分)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报君黄
2、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1)它chénmiǎn()于高山、大川、平野对它的欢呼致意。(2)巍峨zhēngróng()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3)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yīxièqiānlǐ()。(4)我的心像初试歌喉的云雀tōngxiāodádàn()地啼唱。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台风连吹两天两夜,附近的树全被吹断了,房屋也倒坍了不少。B.你不过故意装出这一副凶恶的姿态,到了最后关头,就会显出你的仁慈恻
3、隐来。C.《威尼斯商人》中,紧张激烈的冲突,波澜起伏的情节,出乎意料的结局,让人毛骨悚然。D.全市中小学生诵读东坡诗文,讲传东坡故事,乐此不疲,让东坡精神撒遍眉州大地。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是否重视课内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删去“是否”)B.只有一到周末,他就去少年宫学习书法。(把“只有”改为“只要”)标准实用文案C.通过这次会议,大家讨论、发现、解决了课外活动中的一些问题。(删去“通过”)D.由于运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很大改进。(把“改进”改为“提
4、高”)5.仿照下面的例句,运用相同的修辞手法,写出你对书的认识。(4分)书是益友——臧克家说:“读过一本好书就像是交了一个益友。”书是钥匙——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打开智慧之门的钥匙。”书是——我说:“。”二、(46分)(一)曹刿论战(10分)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
5、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1)齐师伐我()(2)又何间焉()(3)弗敢加也()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
6、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8.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夫战,勇气也”,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一鼓作气”在文中的意思是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标准实用文案B.“彼竭我盈”中的“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文章第②段写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的特征。D.文章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
7、驰之”仅仅八个字就刻画出了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二)孟母断织(9分)孟子之少也,既学而归,孟母方绩,问曰:“学何所至矣?”孟子曰:“自若也。”孟母以刀断其织。孟子惧而问其故。孟母曰:“子之废学,若我断斯织也。夫君子学以立名,问则广知,是以居则安宁,动则远害。今而废之,是不免于厮役,而无以离于祸患也。何以异于织绩食?中道废而不为,宁能衣其夫子而长不乏粮食哉?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孟子惧,旦夕勤学不息,师事子思,遂成天下之名儒。君子谓孟母知为人母之道矣。9.下列各组句
8、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A.既学而归/既克,公问其故B.孟母方绩/今齐地方千里C.孟子惧而问其故/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D.师事子思/必有我师焉10.请用两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女则废其所食男则堕于修德不为盗窃则为虏役矣11.孟子“遂成天下之名儒”,请你根据本文,说说孟子成功的原因是什么。(3分)(三)论压力(10分)季羡林①《参考消息》曾经以半版的篇幅介绍了外国学者关于压力的说法。我也正考虑这个问题,因缘和合,不免唠叨上几句。②什么叫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