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

ID:34472414

大小:54.43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9-03-06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_第1页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_第2页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_第3页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_第4页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_第5页
资源描述:

《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文学与符号权力:对中唐古文运动的另一种解读作者:朱国华 来源:孤独书斋 点击:218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引入布迪厄符号权力的概念,从分析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的角度入手,重新讨论了中唐古文运动兴衰的原因。作者认为,作为一种不自觉的策略,古文运动的初衷是借助于对文学的重新命名,来实现山东士族特有的符号资本即经术节义,并进而谋求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但由于诗赋取士制度的影响,当古文运动获得得到体制保证的形式上的符号权力时,它却失去了它原有的符号资本,从而最终导致了它的夭折。直到权力场的阶级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宋代,中唐古文运动所追求的符号权力

2、才伴随着科举考试的重大变革而得以实现。  关键词:古文运动;符号权力;山东士族;诗赋取士  一  陈寅恪先生曾经在一篇著名文章中指出:“唐代之史可分前后两期。前期结束南北朝相承之旧局面,后期开启赵宋以降之新局面。关于政治社会经济者如此,关于文化学术者亦莫不如此。”[①]毋庸置疑,古文运动乃是成为“唐代文化学术史上承先启后转旧为新关捩点”的文学、思想、文化的运动。对于古文运动的性质及其取得成功的原因,许多先贤时彦已提出了不少非常精辟的观点。一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安史之乱是古文运动得以生长的温床。一本教材这样写道:“从天宝末到贞

3、元末,由于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盛转衰的现实,使一部分士大夫急于寻找挽救衰世的方案,他们认为,社会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人们违背了儒家传统的社会规范而导致礼义沦丧,道德水准下降,因此需要再次树立起儒学权威,以重新整顿社会秩序,包括肃清文坛上的颓败浮靡之风。”[②]其实,早在中唐时,已经有人提出类似的看法。刘禹锡说:“自建安距永明以还,词人比肩,唱和相发,有以朔风零雨,高视天下,蝉噪鸟鸣,蔚在史策。国朝因之,粲然复兴,由篇章以跻贵仕者相踵而起。兵兴以还,右武尚功,公卿大夫以忧济为任,不暇器人于文什之间,故其风寝息。”[③]这里谈的是在一个

4、经历了由盛变衰的社会里,生活的现实压力突现出来,而本身毫无功利价值的文学,必然会淡出当时的政治舞台。文学假如仍然具有存在的理由,它就必须成为载道的工具。这种说法虽有道理,但究竟说得有些空泛,并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说明问题。事实上在安史之乱之前,对文学的文学性已遭到不少人的质疑。对初唐影响颇大的隋末的王通认为文人大抵无行,讲究声律词采乃是文章的“末流”。[④]许多人反对在选拔官员的时候把文词的华美当作一项主要衡量依据,例如李谔(《上隋高祖革文华书》)、王勃(《上吏部裴侍郎启》)。另一方面,即使在安史之乱之后,“由篇章以跻贵仕者”也不乏

5、其人。有唐一代,自高宗、武后以来,科举考试乃是一项选拔官员的基本国策。考试科目虽多,主要不外是进士、明经二科。进士主文词,明经重经术,无论是在朝还是在野,进士在人们的心目中都更为重要。[⑤]吟诗作赋如果确有才华,是完全有可能青云直上的。这一点我们下文还会谈到。从这两方面看,安史之乱在文化上的后遗症都不足以完全解释古文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性质。  另一种观点则侧重于从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来考察古文运动。这就是说,一方面,文人们“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⑥]“骈辞骊句”日益成为掩饰士族文人

6、生活空虚的手段,[⑦]骈体文脱离现实生活的严重的形式主义倾向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另一方面,当时的古文也已程式化,无法承担表情达意或描摹人情世态的叙事功能。陈寅恪先生曾经在《元白诗笺证稿》中举出两个墓志的例子,指出其写法完全雷同。有鉴于此,陈寅恪先生认为:“夫当时叙写人生之文衰弊至极,欲事改进,一应革去不适描写人生之已腐化之骈文,二当改用便于创造之非公式化之古文。”[⑧]这种观点无疑也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也有许多确凿的史实依据。但这种观点不仅仅忽视了古文运动“文以载道”的旗号,而且,从道理上来说,假如韩愈及其领导的古文运动正逢其时,

7、应该迅速得到普遍承认。但与现代白话文获得摧枯拉朽式的胜利相比,韩愈及其领导的古文运动在当时远远还不能说已经得到整个社会的回应。[⑨]并且,古文的势头随着韩愈等一批古文家的去世而告消歇,重新抬头并在此后相当长时间里一直支配着文坛的是以李商隐、温庭筠等为代表的骈文,直到200年之后的北宋,随着又一次古文运动的兴起,韩愈以及中唐古文运动的地位才得到比较稳固的确认。  不可否认,上述两种流行的观点,无论是从文章的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着眼的第一种观点,还是从文学自身形式的视角出发的第二种观点,在论证古文运动之成为可能的问题上均能言之成理,都有

8、片面的真理,都构成了古文运动的原因的一部分,但却主要是外部原因。我们认为,要解开这一问题的症结,不能把古文运动仅仅理解为一场文学运动甚至思想文化运动,而且必须要把它理解为一场旨在争夺符号权力(symbolicpower)的斗争。为什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