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

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

ID:34469271

大小:25.43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_第1页
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_第2页
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_第3页
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_第4页
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_第5页
资源描述:

《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把握知识的呈现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作者:Siny文章来源:中国教师站cn-teacher点击数:26更新时间:2007-3-2416:22:21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真正意义上的学习应是学生以积极的心态,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对新问题进行积极探索、主动建构的过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呢?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思考,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把握好知识的呈现方式,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培养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  一、猜想——论证的方式  科学史上的许多伟大的发现和发明都缘于人们的大胆猜想。由

2、于猜想,人们产生了创新动力,许多神话变成了现实。科学家曾言:人们不可能做的事,往往不是由于缺乏金钱和力量,而是由于缺乏想象。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异想天开”,提出独特见解,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把猜想变为现实,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可这样引导学生猜想、论证。  ⑴分组讨论,进行猜想。除法和分数都有各自的性质,而比又与除法、分数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比是不是也有性质呢?  ⑵交流讨论,提出猜想。  ⑶各自验证,全班交流。  ⑷学生概括,总结出比的基本性质。  

3、二、实践——发现的方式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智力活动是与他周围物体的作用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也就是说,儿童的理解来自他们作用于物体的活动。由于小学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学生又缺乏感性经验,因此,只有通过亲自操作,获得直接经验,才能进行正确的概括,形成概念和法则,最后达到灵活运用知识,能力有所提高。  如教学“梯形的面积”时,可采用如下呈现方式:  ⑴启发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三角形呢?你能把梯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组织学生观察比较,得出结论?  ⑵学生实验

4、:我们在推导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是怎样做的?现在呢?让学生借助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按要求分组实验。  ⑶交流实验结果。  ⑷得出结论:  每个梯形的面积等于拼成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  三、讨论——归纳的方式  学生知识的掌握要经过一个内化的过程,教师要充分提供表象,遵循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具体形象的感知过程内化为学生脑中的智力活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提供讨论的机会,促使学生归纳新知识,形成新概念。  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可以采用“讨论——归纳”的方式把知识呈现给学生。  投影

5、出示:  ⑴3×2=6⑵3×20=60⑶3×200=600⑷3×400=1200  ⑴提出讨论问题:  ①第一个因数变化了没有?第二个因数变化了没有?积变化了没有?  ②从上往下比较,第⑵、⑶、⑷式与第⑴式比,其中一个因数没有变,另一个因数分别怎样变化?积各有什么变化?  ⑵学生观察讨论。  ⑶引导学生归纳积的变化规律。  四、争论——统一的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诱发学生争论能使他们学习情趣高涨,营造出人人想探究,个个能创造的良好局面。学生只有通过争论,才能激发灵感,激发创造,促使他们深入探究,最后达成

6、共识。  如教学“分数的大小比较”时,可进行如下设计:  ⑴复习旧知,唤起回忆。你学过哪几种分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⑵学习新知,诱发“争论”。怎样比较4/5和6/7的大小呢?讨论时,学生展开了“争论”。甲说:因为这两个分数分母不同,所以我先通分再比较;乙说:我认为把它们的分子变成一样,比较起来容易些;丙说:我认为1-=,1-=,因为>,所以<。我觉得这样比较更容易。  对于上述几位学生的比较方法,教师在鼓励学生有创见的同时,应引导学生掌握解决这一类问题的一般方法。⑶共同归纳,达成统一。比较分数的大小,方

7、法很多,一般先通分再比较。有些特殊的分数也可以用特殊的方法,这样比较起来更方便。数学知识呈现形式多样化数学知识呈现形式多样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动机,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获得数学知识,让学生在多种学习活动中发现数学知识,变数学教学从知识灌输型为发现探究型、发展型(不排除有意义的接受型),培养学生的学习、探究和创新能力。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和听到其他老师的优秀课,谈谈“为什么”、“怎么办”和“怎么办好”三种类型的小学数学知识的多样化呈现形式。一、              创设引发探究

8、的问题情境孔子曰:“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知识类型,创设引发探究的问题情境,呈现知识。1、创设问题。没有问题或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最佳途径莫过于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己发现问题,并探究问题。比如:竖式计算32÷6、2.7÷11,教师无言,只管巡视,直到学生不想再除为止。张老师在呈现新知识前,有意地安排了这两道难题。可想而知,学生从开始除,到不想再除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