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ID:23681056

大小:105.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11-09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1页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2页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3页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4页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_第5页
资源描述:

《改变知识呈现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改变知识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化学知识的呈现方式,影响着课堂教学效率。本文阐述通过改变化学知识呈现方式,来提高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知识呈现方式;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现代的课堂教学有别于传统课堂的是,不再突出教授学生知识多少,而是要教会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在教学中,知识呈现方式的变革是课堂教学变革的先决条件。知识的呈现方式是指知识应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若以“填鸭式”灌给学生,那效果可想而知。而讲究开发学生智力的现代课堂,教师应改变知识呈现方式,注重因材施教,增加每个学生参与学习的机会,发展学生的潜能,从而提高课堂教

2、学效率。  一、采用层次性策略,促进学生知识掌握  化学知识的学习,特别是有难度的知识学习,应按“螺旋上升”这一规律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相关知识并提升能力。要体现“螺旋上升”5这一特点,教师不应一下子全部呈现出来,而在呈现知识的方式上应注重层次性,以便按一定的规律有层次地呈现,从而促进知识的掌握,实现能力的提升。如学习《葡萄糖》的结构时,如果直接呈现葡萄糖的结构,然后再对其中的官能团加以一一验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相关知识,错过了提高学习能力的机会。但若改变呈现方式,情况就会大不相同。即先呈现葡萄糖的化学式,通过理论推导葡

3、萄糖分子的可能结构,再呈现曾学过的醇、醛、酸酯的性质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从而得出葡萄糖的多羟基醛的结构特点,最后呈现葡萄糖的结构简式,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葡萄糖的结构。这样通过知识的层次性呈现,学生掌握葡萄糖的知识应该说是水到渠成,符合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运用情景性策略,促进学生学会探究  化学教学中,可把一些化学反应的现象、本质,一些理论、定律或物质的存在、用途设置成问题,隐藏在情境材料中,让学生去发现,找到探究的起点。教材在呈现这些探究间题时,可以根据学生探究水平的实际情况做出不同的要求。探究水平低的,可以针对学生的“最  近发

4、展区”直接给出探究的问题;随着学生知识量的增加,探究能力的增强,可以把要探究的问题隐藏在真实的情境材料中,让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围绕探究主题,从不同角度思考,发现矛盾,引起知识的冲突,造成心理上的不平衡,从而产生探究的欲望,发现所要探究的问题。如在学习《氯气》的性质时,可设计如下的情景:2005年3月29日晚,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发生一起交通事故,一辆载有35吨液氯的槽罐车与另一辆货车相撞,导致槽罐车液氯大面积泄漏,黄绿色烟雾弥漫,造成公路旁3个乡镇村民重大伤亡。中毒死亡27人,送医院治疗285人,组织疏散村民近1万人,事故现场附近种植的萃绿的庄稼最严重的地方都

5、发白了……5从这些资料上我们能获得哪些有关氯气的知识?通过上述情景的呈现,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氯气的部分性质,再引导学生对情景中出现的现象进行验证而进行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学会如何设计实验进行探究活动,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实行程序性策略,促进学生掌握技能  化学技能性知识的掌握,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如学习《中和滴定》操作时,若教师边讲边演示,还没等教师做完,可能就下课,更不用说让学生练习一遍,效果不一定好。教师在教学时可改变了知识面呈现方式:先让学生认真观察滴定管。其实,学生还等教师讲解,已经在动用滴定管了,但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于是教师可让学生仔细观察滴定管

6、,指出新发现。从中学生发现滴定管的温度,体积及零刻度,也发现了两种滴定管的不同。教师告知,滴定管分为酸式和碱式两种。不用多说,学生就知道了哪一种是酸式滴定管,哪一种是碱式滴定管。然后教师演示滴定管如何验漏、润洗和调液,并让学生两人一组,相互合作,相互纠错,很快学生就学会了滴定管的使用。然后,教师再以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进行边讲边操作,然后再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通过这样一定的程序进行练习,在练习中不断发现并内化,从而促进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  四、善用留白性策略,促进学生互动对话  教学“留白”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据教学需要,不直接把一些

7、学习内容通过讲述、讨论、交流等方式明确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布置练习等方式留下“空白”,引发学生在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里实践与操作、联想与想像、思考与探究,利用自己的想像填补空白,更好地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教学策略。“留白”5不是避而不谈,也不是简省,更不是避重就轻,而是引而不发,是铺垫和蓄势,有经验的教师就注重动静搭配,密疏调节。其实,学生的许多智慧火花是在“教学留白”中,是在表面下看起来的“冷场”中迸发出来的。“留白”既是一种机智,也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例如在学习《氢氧化铝的性质与制备》时,教师让学生自主选择事先提供的AlCl3溶液、NaOH

8、溶液、氨水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