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

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

ID:34468977

大小:3.93 MB

页数:84页

时间:2019-03-06

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_第1页
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_第2页
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_第3页
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_第4页
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陈与义洛阳诗词与南渡前后的洛阳士人群研究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1上编⋯⋯⋯⋯⋯⋯⋯⋯⋯⋯⋯⋯⋯⋯⋯⋯⋯⋯⋯⋯..6第一章陈与义的洛阳诗词⋯⋯⋯⋯⋯⋯⋯⋯⋯⋯⋯⋯⋯⋯.6第一节陈与义生平与洛阳⋯⋯⋯⋯⋯⋯⋯⋯⋯⋯⋯⋯⋯⋯6第二节陈与义洛阳诗词的内容及思想感情⋯⋯⋯⋯⋯⋯⋯⋯⋯.9第三节陈与义洛阳诗词意象之传承性与独特性⋯⋯⋯⋯⋯⋯⋯..11(一)龙门:乡愁与崇佛的心理碰撞⋯⋯⋯⋯⋯⋯⋯⋯⋯⋯.11(二)洛阳花:西

2、京岁月的记忆与恢复中原的渴盼⋯⋯⋯⋯⋯⋯.13第二章陈与义与洛阳士大夫的交游⋯⋯⋯⋯⋯⋯⋯⋯⋯⋯⋯.17第一节陈与义交游的洛阳士大夫个体探究⋯⋯⋯⋯⋯⋯⋯⋯⋯.17(一)席益:流落他乡的心灵慰藉⋯⋯⋯⋯⋯⋯⋯⋯⋯⋯⋯17(二)富直柔:交游甚广的宰相之孙⋯⋯⋯⋯⋯⋯⋯⋯⋯⋯..19(三)邢子友:洛人的惆怅与风流⋯⋯⋯⋯⋯⋯⋯⋯⋯⋯⋯20第二节陈与义交游的洛阳士大夫群像考察⋯⋯⋯⋯⋯⋯⋯⋯⋯22(一)陈与义交游的洛阳士大夫大多出身名门⋯⋯⋯⋯⋯⋯⋯.22(二)陈与义与洛阳士大夫南渡后相互提携⋯⋯⋯⋯⋯⋯⋯⋯23下编⋯⋯⋯⋯⋯⋯⋯⋯⋯⋯⋯⋯⋯⋯⋯⋯⋯⋯⋯⋯.

3、25第三章南渡前后洛阳士大夫的群体境遇⋯⋯⋯⋯⋯⋯⋯⋯⋯⋯25第一节南渡前后其他洛阳士大夫个体研究⋯⋯⋯⋯⋯⋯⋯⋯⋯.25(一)朱敦儒与洛阳:新亭对泣⋯⋯⋯⋯⋯⋯⋯⋯⋯⋯⋯..25(二)李处权与洛阳:梦归与无归⋯⋯⋯⋯⋯⋯⋯⋯⋯⋯⋯27(三)尹焯与洛阳:程门亲炙之迂⋯⋯⋯⋯⋯⋯⋯⋯⋯⋯⋯.29第二节南渡前后洛阳士大夫与赵鼎、张浚、秦桧之关系考⋯⋯⋯⋯.31(一)南渡前后洛阳士大夫与赵鼎之关系考⋯⋯⋯⋯⋯⋯⋯⋯31万方数据(二)黼觥掀黝糯乱燃剃..35(三)南渡后洛阳士大夫与秦桧之关系考⋯⋯⋯⋯⋯⋯⋯⋯..37第四章南渡前后洛阳和洛阳士大夫地位之变迁⋯⋯

4、⋯⋯⋯⋯⋯⋯41第一节南渡前后洛阳士大夫境遇的相通之处⋯⋯⋯⋯⋯⋯⋯⋯..41(一)擅翰墨绘事,富审美品位⋯⋯⋯⋯⋯⋯⋯⋯⋯⋯⋯..41(二)处境堪忧,句法益老⋯⋯⋯⋯⋯⋯⋯⋯⋯⋯⋯⋯⋯47(三)洛阳记忆:无家可归与似曾相识⋯⋯⋯⋯⋯⋯⋯⋯⋯..51(四)意象的历时与共时互文:以张翰、马少游为例⋯⋯⋯⋯⋯..53第二节南渡后洛阳与洛阳士大夫地位之变迁⋯⋯⋯⋯⋯⋯⋯⋯.59(一)洛阳的前世4"*--从别都到沦陷区⋯⋯⋯⋯⋯⋯⋯⋯⋯59(二)洛阳士大夫的命运走势:从迁入到流亡⋯⋯⋯⋯⋯⋯⋯..62(三)没落的反思.⋯⋯⋯⋯⋯⋯⋯⋯⋯⋯⋯⋯⋯⋯⋯.68结语⋯

5、⋯⋯⋯⋯⋯⋯⋯⋯⋯⋯⋯⋯⋯⋯⋯⋯⋯⋯⋯..70参考文献⋯⋯⋯⋯⋯⋯⋯⋯⋯⋯⋯⋯⋯⋯⋯⋯⋯⋯⋯.72后记⋯⋯⋯⋯⋯⋯⋯⋯⋯⋯⋯⋯⋯⋯⋯⋯⋯⋯⋯⋯..78万方数据摘要洛阳历来为士大夫之渊薮,更是北宋的学术和文化中心。本文以南渡时期籍贯为洛阳的士大夫为研究对象,考察南渡前后,洛阳士大夫的群像和群体境遇,以及洛阳文化在洛阳士大夫身上的传承与嬗变,进而探讨洛阳地位在两宋之际的变迁。论文分为上下编,上编以陈与义(1090--1138)为中心,探究他的洛阳诗词和与洛阳士大夫的交游。第一章首先通过简斋诗词中不同时期“客”出现的频率,和对“故园”、“洛阳”、“中原”等怀

6、乡色彩浓郁的字词的统计,探析简斋羁旅之悲、亡国之痛和故土之殇等复杂的情怀。其二,我们着重对陈与义八首居洛诗词和二十七首涉洛诗词进行探讨,深入分析其内容和思想感情。其三,对于其诗歌中出现的不可回避的“龙门”和“洛阳花’’的意象,笔者认为前者是简斋思乡情怀与崇佛心理的交织,后者不再局限于个人情感的抒发,更多地融入了中原沦陷的亡国之恨和对恢复中原的渴盼,而且“洛阳花’’也不限于“牡丹”,事实上“梅花”、“李花”亦活跃于简斋的字里行间。第二章考察以简斋为中心的洛阳士人关系网,对简斋与席益(1089—1139)、富直柔(1084-1156)、邢子友的交游进行了个

7、体聚焦,同时对他们系出名门、南渡后互相提携但并非政治盟友的群像予以述评。下编第三章点线结合,选取了朱敦儒(1081—1159)、李处权(约1080一1155)、尹焯(1061—1132)展开进一步的个体研究,同时对洛阳士大夫与官场中坚人物赵鼎(1085—1147)、张浚(1097一1164)、秦桧(1090—1155)的关系加以分析,以期发掘他们的政治主张及和战倾向。第四章由线及面,对整个洛阳士大夫群体在南渡时期的处境予以关注,从他们的翰墨绘事、生活处境、仕途境遇、诗歌意象四个方面考察他们的群体人生境遇。笔者认为,他们遍及江、浙、闽、湘、鄂、赣、岭南的

8、逃亡路线,主观上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文化的发展;他们大多擅翰墨绘事,这是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