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文章-我所认识的意拳

意拳文章-我所认识的意拳

ID:34467542

大小:28.16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6

上传者:U-25918
意拳文章-我所认识的意拳_第1页
意拳文章-我所认识的意拳_第2页
意拳文章-我所认识的意拳_第3页
意拳文章-我所认识的意拳_第4页
意拳文章-我所认识的意拳_第5页
资源描述:

《意拳文章-我所认识的意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我所认识的意拳魏亚夫  最近,我见到《武魂》上刊登了好多有关意拳(大成拳)的文章,特别引起我注意的是那部分对意拳提出了疑问的文章,其中以李紫剑老师的《大成拳问疑》所提最为尖锐。见到有这么多的人关心意拳、爱好意拳,作为意拳爱好者,我很高兴,这说明意拳在广大武术爱好者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但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对现在世所传意拳存在着种种疑问,这些问题虽然不可以讲全都存在,但却应该引起我们这些练习者的注意,意拳真的到了说一说的时候了。本人的这篇文章虽然不能说是解疑,但却希望可以将自已的想法表达出来,参加这场关于意拳的实质问题的讨论,希望籍此使意拳溯本清源,将意拳引返正轨,重现大成光彩。虽说意拳大家已经很熟悉了,但我还是想讲讲我所认识的意拳,我接触意拳是在九O年前后,但我真正学意拳则是在九七年六月认识我现在的老师棗韩竞禹老师之后。韩师之父乃芗斋先生的入室弟子棗韩星樵老先生。韩老先生今年九十有三,这可以说是意拳养生的功劳。现在我不敢说我学的就一定对,可我经过近三年的练习(业余性质),我感到效果很好,于是只想将我的感受同大家分亨。王芗斋先生在《拳道中枢》中有“技击乃未技”之说,但武术仍是以技击为主体,因此本文也只着重从技击这个方面讲一讲意拳。首先,意拳不是一个武术门派 大家知道,意拳(又称大成拳,以下只称意拳)是芗斋先生在形意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门新的拳学。为什么称之为拳学,而不叫某某门派,这是因为芗斋先生本人对门派之分就有异议,再加上意拳却实不算是一个门派,实际上是一种思想。因为她研究的是武术运动的普遍规律,既凝聚着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又借鉴了西方的生理、心理、物理学原理。所以不可以将意拳简单地看成一个门派,而应将她当成中华武术各个门派的共有财产,我们应该共同爱护她。所以才称之为拳学。其次,意拳是武术运动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意拳虽是王芗斋先生所创,但却不能说是他一人之功,因为就象仓撷造字一样,意拳是中国历代武人经过长期的武术实践所得,而王芗斋所起的作用则是承前启后,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上自身的实践,结合现代体育运动的理论,最后形成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意拳。在意拳的前身棗形意拳中,我们已经看到武术前辈努力寻找的东西棗武术运动的实质,也就是对拳术力量的培养。只不过在形意拳里没有放到首要位置,她将力量的获得与五形拳的练习结合起来,体用合一,效果很好,赢得“形意一年打死人”的口碑,且与太极、八卦并称内家拳。就是因为这三种拳术有着共同特点,就是力量独特,与众不同,这代表着当时的武术理论的最高境界,所以这三种拳术又与少林拳一起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拳”。在这三种拳术之中,形意拳更因式简力猛,上手快的特点,而符合现代搏击的要求。所以形意拳的出现,可以说是武林前辈对中华武术的总结所得,是武术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形意拳的力量是与五形等拳式一起练习而得到的,这也就是明劲的练习方法。所以在实战中力量会受到这些特定招式所限制,需要通过暗劲、化劲等进一步练习才能达到“无拳无意是真意”的境界。意拳则是在形意拳的基础上再进一步,将招式与拳劲的练习分开,让学员入手就全方位的触摸到拳劲,同时加重对人体运动能力的培养,所以力量的运用不再受到形式的束缚,可以一心一意地投入技击,举手投足皆是浑元力的爆发,这是意拳对中华武术的最大贡献,她将武术运动推向合理化、理性化。但我们可以看到从武术活动的出现到心意拳以至形意拳的形成,一直到现在的意拳,都是一脉相承的。是在不停的发展,不停的进步。也正是因为如此,意拳这一支才会生生不息,具有无穷的活力。所以说意拳是无数武林前辈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可以说意拳是武术运动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因为就算是没有王芗斋先生,武术理论也不会因此停止前进,只要时机成熟必然会有另一种拳学出现,可能名字不同,但它的本质与意拳不会有什么不同。就像现在我们所见到的许许多多的新拳学一样,她们在意拳之后出现,在本质上取法于意拳,在立意上又没有超越意拳的境界,这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的。这也正是意拳在武林中地位超然的原因。现在我们这一代人应该做的是继承与发扬,应该敞开胸怀,将精力放在研究、创新、发展,而不是搞文字游戏,互相踩低。当然我也很高兴可以看到不少拳友出于研究探讨的目的对意拳提出的种种疑问,因为事实上在很多人对意拳存在一些误解,对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意拳以至整个中国武术的进步。偏离正轨的现代意拳可以这么说,现在我们所见到的意拳虽然在王芗斋之后未有更大的发展,但主流还是好的,将王芗斋先生的拳学比较忠实的继承下来。但也不能否认,确实存在着这样一些误解,它们本是意拳所摒弃的或不提倡的,但却像笼罩在意拳之外的光环,让初学者远离拳中真意。而这些东西却被当成经典广为流传。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出现呢?首先是在传授时,意拳许多东西只能靠口传心授,因各人的理解不同,代代相传后,就会偏离了意拳本意。这个问题不只出现在意拳,在其他拳术中都有(鼎鼎有名的截拳道亦是如此),只是因为别派尚有各种拳套存在,即使真意不存,形式还在。但意拳不同,它摒弃了拳套这种形式,本来是一种进步,可这正成了意拳的致命之处,使得意拳学员更加难以把握,甚至有时无所适从,因而为意拳的传播造成很大的阻力。抛弃了拳套等形式的意拳,在有明师指点的情况下,尚难以有成,更不用说无师自通了。这就是意拳的传播比不上其它拳术的原因。怎样解决这个矛盾?韩竞禹老师在他的论文《拳学论纲棗意拳学第二教程》中已有明示,所以我就不想多讲,但我要指出练意拳绝对不会如现在很多人误认为:练意拳会感到很“甜蜜”,其实现在练意拳一样是很枯燥、很辛苦的,甚至于“汗水透履”(至少我学的意拳是这样)。但为什么王先生会在他的文章中讲“试之甜蜜”呢?我认为,王芗斋先生的“甜蜜”是指友人感觉这个方法不错,得力效果好,因之而感“甜蜜”。 其次是人为的原因,这种现象完全违背了武术运动的发展规律,不是按照意拳已有的方向发展,反而走了回头路。韩竞禹老师曾经讲过“意拳就像酒,它有丰富内涵,无固定的形状的,放到不同容器内,就呈现不同的形状,酒本身不是容器,但又不能没有容器,同时又可以放到任一容器里”。所以说意拳也需要“形式”,但那也绝不是形意、太极、八卦、少林等拳术的大杂烩,更不是那些可以练出“空劲”等“特异功能”的屠龙之术,这正是王芗斋先生所反对的。那也怪不得李先生要疑问“意拳取百家之长从何说起?”。因确实有的人会将那些本不属意拳的东西参杂到意拳中来,混崤视听,误人子弟。为什么呢?我问之与师,韩师仅简单以“江湖”二字作答。其言虽简,但意甚深。就是因为意拳已成为某些人在江湖上的谋生手段,才会有这种现象出现。但这种现象无异于杀鸡取卵,长此如往,意拳将亡。那么意拳的出路在哪里?我们知道,意拳有这么多人喜欢他,就在于意拳的战斗力强,而世界上有多种搏击之术,它们方法各异,规则各异,但均遵守着部分相同的原则。意拳作为世界武林的一分子,若想涌出国门、走向世界,就应该适应这些原则。在这一点上,我很高兴见到部分意拳门人已经开始作出尝试。虽然开始遇到了一些困难,但随着技术的完善,队员的职业化以及搏击运动的市场化,意拳的前景一定是美好的。所以,我们不应该拒绝拳套等护具,不应该拒绝别人的规则,而应该将它为我所用,成为我的长处。同时,我也想劝一劝意拳门人,练意拳应该对意拳有信心,但也不要顾步自封,认为意拳天下第一。其实每一种拳术可以流传到今天,都有它存在的价值。意拳号称取百家之长,也说明这点。练形意拳、少林拳的与练意拳的人,谁的功夫高?我想不一定,拳无高下之分,在得到真传的情况下,就要看谁下的苦功大。功夫就是时间,不下苦功,不流汗水,只凭自己的理论高人一等,这种人所练的拳也只能称被为“秀才拳”、“业余拳”。意拳要想在搏击领域占一席之地,就要从选材开始,培养职业拳手,将意拳推向职业化、市场化。其他的传统武术都应该这样做,这也是传统武术的唯一出路。 有人提到王芗斋先生的以前的文章同后面的在内容上有所不同,在这一点上我是这样认识的:王芗斋先生作《意拳正轨》时,是意拳创立之初,面对的是向外推广的问题,所以写的文字相对实际,为的是方便学员练习。但到了《拳道中枢》时,意拳已经被人广为接受,所以王芗斋先生希望通过这篇文章向我们展示他自己在练习意拳时的想法与感受。可能我们现在看来,当中有很多不明之处,也是正常的。这就像我们来看老子的《道德经》或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一样,因为我们缺乏这方面的知识,所以看不懂听不明白,不能引起共鸣。《拳道中枢》亦是如此,它是王芗斋先生较迟的作品,文中所讲的境界是我们尚未达到的,所以未能明了是可以理解的。但同时也应该知道,任何文章都是作者有感而发,“内清虚而外脱换”,“神光朗照颠顶”,“体会细胞动荡之情态”等语句也只是王芗斋先生个人练功时的感受。我们在站桩时,只可以借鉴,但不可以强求。因为意拳吸收了很多西方文化的东西,可是她本质上仍属于东方传统文化的范畴,很多地方都是讲自我的体验与把握,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以在练意拳时也是这样,就象王芗斋先生所讲:“不要形骸似,只要神意足”。他是要我们抓住拳术的主要东西,也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不要被局部的、次要的、支节片面的东西所困扰,白白浪费时间。就像什么平面积与三角形这一类的问题,虽然因为历史的原因,这些词语在现在看来可能表达得不是很准确,但我想大家还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意拳所讲的是每个关节形成钝三角形,并不是裆间和腋下,这是力量传递所需要的。并且对它怎样的理解也不会影响到我们的练功,所以就更无须再探讨什么三角形是由几条边组成的问题了。虽然尚有很多问题,但因本人的水平及文章篇幅所限,就不在此一一列举,希望有识之士可以解答。文章中有讲的不对的地方,希望得到明师批评指正,同时亦希望通过讨论大家同心协力,共攘盛举,将意拳推向世界,重放光彩。最后多谢韩竞禹老师多年的教导,并在百忙之中仍能抽出时间为本文订正多处错误。 联系地址:广东省珠海市前山金福广场70栋501邮 编:519070联系电话:(0756)862537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