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464653
大小:278.50 KB
页数:96页
时间:2019-03-06
《左倾灾难与我的大学生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左倾灾难与我的大学生涯(1962-1970)连载目录前言一,传统教学阶段1录取通知2北京印象3校园生活4课外活动5世界风云6课堂教学7“清理反动派学生”二,社教运动1远赴湖南(1)问题的提出(2)整装出发2以社会为课堂(1)初涉农村(2)生活琐事(3)人文胜地3运动过程(1)前后十条(2)二十三条4运动后遗症(1)个人感受(2)投下阴影(3)也说大饥荒(4)引发文革三,实践教学1总统府2教改感受3左倾错误的逼近四,文化大革命1狂潮骤起(1) 大字报(2) 新市委2“二月兵变”(1) 郭影秋(2) 大辩论3红卫兵(1) 高层
2、争斗(2) 造反有理(3)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4) 恐怖的“红八月”(5) “联动”的结局4大串联(1)倾巢出动(2)回家的路 5两派对立(1) 两派的由来(2) 分庭抗礼(3) “孤岛”时期6打倒帝修反(1) SU联大使馆(2) 火烧英国代办处(3) 批斗日共代表(4) 感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7逝者血泪 (1)孙泱之死 (2)孙维世之死 (3)胡锡奎之死(4)阚玉瑶之死8血腥武斗(1) 形势分析(2) 攻打红楼(3) 相互抓捕(4)
3、 “夜袭兵工厂”(5) “捣毁野猪林”(6) 血染操场(7) 勿忘前事9文革感受 (1)看透极左本质(2)坚持做个人五.黯然离校 1离校之前 2工宣队3毕业分配 4步出校门5躲过一劫六.部队农场1“五七道路”2劳动与军训3艰苦生活4.徐州(1)长途拉练(2)住院治疗(3)怀旧5.湖西“肃托”事件6.沉重压力结束语1回望母校2难以忘怀3留下记忆4以史为鉴5历史教训6不应回避7厘清思想8面向未来9写作说明 (附:介绍《革命四十年》)如果你了解我们在冬天的泥沼里跋涉得有多艰难,你就能理解我们
4、对春天的追求有多热切。*前言*说起我的学生时代,说起我的母校,总有几分失落。我上的小学,上海市溧阳路第四小学,没有了。我上的中学,上海市红旗中学,没有了。我上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在一段时间里也没有了。没有的原因,各不相同。我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入学的小学生,但我的小学是个弄堂小学,教室散布在居民楼里,非常简陋,不具备办学条件。被撤消,是应当的。我的中学,在四平路头道桥,是建国后新建的。教室里是木地板,课桌是苏联式翻盖的,与靠背椅连在一起,用的是很粗壮的木头。尤其是教学楼的后面有个200米跑道的操场,这在上海市区里的中学是很少有的。但就是这个操场,二十
5、年前,被区教育局看上,要盖家属楼。校长对此提出异议。结果,校长被免,学校被撤,家属楼盖了起来,前面的部分变成了虹口体校(真不理解,没了操场,怎么反倒成了体校)。这是我在九十年代从《报刊文摘》上看到的。有网友告诉,现在广中路水电路附近有个红旗中学。但那个与我已经没有更多的关系了。至于人民大学的撤消,则完全是文化大革命的结果。*抚昔思今,感触良多。才短短几十年的人生,就已是沧海桑田,有点不堪回首了。但我始终无法忘记我的学生时代,它不只是人生旅程的起始,更是我用时光和生命累积的财富。这财富也不只属于我个人,我愿意跟今天的年轻人一起分享。就说说大学时代吧。笔者
6、那时的大学时代,跟被宠称为“天之骄子”的当代大学生,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坎坷复杂,一言难尽。我的本科上了六年,不是读研,更不是留级,而是五年制,文革又延长一年。这六年的大学生活,集中体现了新中国一代青年知识分子的历程。从课堂听讲,到社教工作队员,到首都红卫兵,最后进部队农场接受再教育,一个大学生在校期间和它的后续,就能有这样多重的角色转换,恐怕人类五千年历史上只有我们1961、1962、1963级的文科生,才有这个“幸运”。近二十年来,我自己当老师,每学期给学生上课,不管是哪个班级,我都要作为专题,配以PPT,讲一下“我的大学时代”。我总要对年青一代讲:
7、“老师真心地羡慕你们,你们赶上了中国几千年、解放几十年以来最美好的时代,你们要珍惜、要努力啊。”当然,勿用讳言,我们现在还并不十分完美、十分理想,还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但跟过去相比,确实有着不可比拟的巨大进步。我觉得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今后在社会上生存和发展的能力。书本知识的学习是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全部,还要让他们了解和认识现实的社会。所以在我的教学中总是引用大量的真实事例,包括跟专业教学有关和与思想教育有关的事例。在这儿,我之所以想讲几句关于我的母校、关于我的大学时代,另一层意思是:这对读者进一步理解我创作的另一部一百二十万字的作品《革命四
8、十年》有所帮助(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全面描述1949至1989年间中国当代史的长篇小说,目前正在天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