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如何看待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如何看待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徐子营摘要:鲁迅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因为鲁迅所提供的精神资源,是那样的丰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断诠释,发掘与理解,实际上鲁迅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象征,他既因不妥协的批判精神获得了他的拥戴者的推崇;也因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批判、对民族命运的焦虑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对于我们这些远离鲁迅时代的人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客观而深入的认识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关键词:传统文化转折时期逆反批判时代特征正文:鲁迅是现代文学研究的焦点,因为鲁迅所提供的精神资源是那样的丰厚,可以从不同
2、的角度不断诠释、发掘与理解,实际上鲁迅已经成为中国现代民族文化的象征,他既因为不妥协的批判精神获得了他的拥戴者的推崇;也因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批判、对民族命运的焦虑而给人以深刻的启迪。近百年来先进的知识分子之中,鲁迅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最为深刻,攻打最为猛烈的人之一。和同时代的一些先驱相比,也很明显。比如胡适,也是从反传统入手,主张建设新文化,但态度比较中和;周作人提倡“人的文学”,批判“非人”文学,也一度表现为坚决,但很快就由于传统结上了“气”;梁实秋更是直接批评“五四”新文学的激进、浪漫,失去基本规矩。相比之下,鲁迅对传
3、统文化的批判的确是最深刻,攻打最为猛烈的。鲁迅是有超越性的思想家,去世几十年了,但他所思考、所焦虑的问题,有些至今仍然缠绕和警示着我们。据说,英国人宁肯失去英伦三岛,也不能不要莎士比亚,这是形容一种文化象征的重要性,英国人乃至很多的西方人已经把莎士比亚这样的经典当作民族精神的依持,当作生生不息的解读各种基本文化命题的精神源泉。鲁迅先生对于我们民族的现代文化,也有着类似于莎士比亚之于西方文化的经典价值,而且鲁迅先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批判与思考,其影响价值是更为现实的。现在网上和报刊上不时能看到颠覆鲁迅的议论,有的学者也对鲁迅持
4、否定性的批评态度。7因此对于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的认识上我们每个人应当做到客观而且深入。对于我们这些远离鲁迅时代的人们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客观而深入的认识鲁迅先生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一、鲁迅坚持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但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或者可以隔断传统,而是有选择性的继承传统。众所周知鲁迅本人国学修养很深厚,他从小在三味书屋读书,四书五经都学完了。还有余力,于是又学了《尔雅》、《周礼》、《仪礼》。到了日本以后,鲁迅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他跟着章先生学习,把文字、音韵、训诂全都学了。所以我们可以说,鲁迅是正宗的国学
5、出身。因此,我们可以说,鲁迅先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性人物,对待传统文化,鲁迅先生是最有发言权的。鲁迅先生对传统所采用的是分析的态度,他的褒贬鲜明,常有独到的眼光,绝非不负责任的把孩子和洗澡水一起倒掉。鲁迅并不讳言自己反传统之激烈、绝对,乃至全盘否定。鲁迅说:“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的,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需在这里开一扇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是如果你主张拆掉房顶,他们就回来调和,愿意来开窗了。没有更激烈的主张,他们总连平和的改革也不肯行。”例如“五四”前后,许多搞传统文学的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尊孔。尊孔
6、鲁迅是不同意的。我认为鲁迅当时对孔子的批判没有错。在鲁迅看来,孔子的策划和设想主要是为了治人者、权势者。鲁迅说的这话我觉得是对的。现在我们当然要发扬孔子思想中好的东西,例如他的教育思想之类。他的许多东西可以做现代性的转化,作为一种营养。这样的工作我觉得很有必要。但是我们要历史地看问题,在“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很必要的,如果你不打倒这个,新的文化就起不来,新的文学也起不来。这就是一种策略,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思考,只有更激烈的批判传统,甚至全盘否定传统,中国人才会重新认识传统文化,才会有选择的接受、继承传统。再如,鲁
7、迅先生指出传统文化中的“十景病”、“大团圆”,认为其功用就是粉饰太平,制造瞒和骗的大泽。“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因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的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这批判是够激烈的了。但鲁迅对传统文化也并非一概否定,而是主张将传统的“瞒”和“骗”的艺术剔除掉,给人们以全新的,真实的,真正的现实和艺术,而不是一味的粉饰太平。在鲁迅研究的小说史的专著中,他都发现和肯定了古代文学中许多的值的继承和借鉴的成分。在对《红楼梦》的研究中,鲁迅先生就非常赞许,认为其“敢于如实描写,并无伪饰。”7
8、鲁迅所肯定的是一种清醒的现实主义的精神与手法。要看到鲁迅既是对传统激烈的批判者,同时又是对传统文化最有见地的解释者,他对传统文化的解释中是在发现与肯定有利于新文学、新文化的东西。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价值重估”,即从文化转型的角度,对传统文化重新评析、判断和批判继承。同时,又在积极的为传统文化寻找出路,对其鲁迅有其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