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探讨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探讨

ID:34455370

大小:218.3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探讨_第1页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探讨_第2页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探讨_第3页
资源描述:

《《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需馥馋裼锡医缓£中学数学杂志2010年第11期原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规④给出大致解答过程.定,公民全月工资、薪金所得不超过2000元的部分⑤假如已知某人某月的工资、薪金总收人,如何不必纳税,超过2000元的部分为全月应纳税所得尽快求得其应纳税额?能否找出一般化的计算公额,此项税款按下表分段累进计算式?深化题①该问题的表达式有什么规律?假如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李老师月工资、薪金总收人为5500元,那么他每月不超过500元的部分5%应纳个人所得税多少元?②对比原问题,已知了纳税款,利用以上结果如超过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10%何求原工

2、资薪金总收入?应用时应注意什么?超过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15%③请同学口述一下这类问题的探究结果?结果有什么实用性?超过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20%2.3.2成果的应用与实践让学生解决下列实际问题:①请调查一下本校教职工工资薪金,并计算应某人一月份应缴纳此项税款25.9元,则他的当纳税人数,计算本校月最高纳税额与最低纳税额、月月工资、薪金所得介于()纳税总额.A.2000—2100元B.2100~2400元②具体核实一下每段教职工纳税人数、纳税额C.2400~2700元D.2700~3200元等,利用统计初步知识绘制成较明显的表格或

3、图形,类比题国家规定个人发表文章、出版图书获提供给学校或税务部门.得稿费的纳税办法为:稿费不高于800元不纳税;稿③能否将调查结果及“本问题探究性成果”自编一套程序输入计算机,供学校会计或校办公系统费高于800元叉不高于4000元的应缴纳超过800元的那一部分稿费14%的税.若已知丁老师获得一笔用.稿费,并缴纳个人所得税420元,问丁老师的这笔稿④通过本探究性课题学习,你觉得国家关于个费有多少元?人所得税缴纳办法有什么特点?你还有什么想法与建议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学生探究:①两题的相同点是什么?说的是什么问题?有⑤试将本探究成果写成小论文的形式

4、.笔者认为就目前的高中数学教学实际情况来什么应用价值?②两题的不同点是什么?具体有什么不同?看,数学探究性学习应以形成性探究学习和建构性③利用什么数学知识、方法解决问题?探究学习为主,逐步加强应用性探究学习.《条件概率》教学设计探讨即墨市实验高级中学266200宋常修条件概率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新增内容,1用实例突破难点。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是概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如何把握这一内容的引例1三张奖券中只有一张能中奖,现分别教学,是每一个高中数学教师面I雇的新课题,执教过由三名同学无放回地抽取,问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这部分内容的教师,都有这样的感受:“

5、条件概率”奖奖券的概率是否比前两名同学小?这一概念的教学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较困难,遇到具解析若抽到中奖奖券用“l,”表示,没有抽到体问题时,因分不清是P(BlA)还是P(AB)而经常用“】,”,表示,那么三名同学的抽奖结果共有三种出错产生混淆.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对条件概率可能:YYY,YYY和’,’用表示事件“最后一名教学的一些建议.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则曰仅包含一个基本事件18中学数学杂志2010年第11期黝%名爱够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呢?在引例1抽到中奖奖券用“Y”表示,没有抽到用1“y”,用表示三名同学可能抽取的结果全

6、体,则中奖奖券的概率为P(B)=÷.J它由三个基本事件组成,即力={,啊y,,y}.思考如果已经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P(BlA)以A发生为条件,样本空间缩小为A={1y奖券,那么最后一名同学抽到奖券的概率又是多少?,}在事件A发生的情况下事件B发生,等价因为已知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所以于事件A和事件B同时发生,即AB发生.而事件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y和n而“最后一AB中仅含一个基本事件YYY,因此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包含的基本事件仍是YYY.P(B=-1_=Z{AJ.由古典概型计算公式可知.最后一名同学抽到中奖1其中n(A)和n(A

7、B)分别表示事件A和事件奖券的概率为÷,不妨记为P(BlA),其中A表示二AB所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事件“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奖券”.另一方面,根据古典概型的计算公式,已知第一名同学的抽奖结果为什么会影响最后P(AB)=A)=.一名同学抽到中奖奖券的概率呢?在这个问题中,知道第一名同学没有抽到中奖其中n()表示中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所奖券,等价于知道事件一定会发生,导致可能出(堡)现的基本事件必然在事件A中,从而影响事件发⋯B)=:器=.生的概率,使得P(lA)≠P(B).n()为了使学生更感兴趣,老师借助生动的三个和因此,可以通过事件A和事件A

8、B的概率来表示尚挑水的故事进行加工.尸(BIA).一般来说P(IA)比P(AB)大.很明引例2“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