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ID:34453266

大小:389.52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6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_第1页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_第2页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_第3页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_第4页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_第5页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2009年9月第28卷第9期绵阳师范学院学报!!竺里坐of』i肌ya竖NormalUniversitySep.,2009V01.28No.9中国古代景观设计中的“天人合一"思想薛熙明,唐雪琼(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云南昆明650224)摘要:“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人地关系思想史上的精粹,长期以来,它一直沿上下两条脉络演化发展。儒、释、道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2-3c代表,对“天人舍一”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而园林或建筑景观的设计也深受其影响,表现出同中有变的差异化特征。关键词:“天人合一”;景观设计;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家思想中图分类号:G

2、0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09)09—0131—04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天人合一”思想一直深刻影响着人与自然的关系。所谓“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儒、释、道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三大代表,对“天人合一”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述,而作为物质文化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园林或建筑景观的设计也深受其影响,表现出同中有变的差异化特征。一、“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脉络一般认为,“天人合一”思想从发端之日起,就沿着上下两条脉络延伸。一条是以古代帝王制度为主体建立的上层路线。古代帝王在摄政之初,为了体现其赫赫权威,必得借用自然的神力,

3、方可咸服海内。因此,他们往往自命为“真龙天子”,颁布诏书时,也要加上一句“奉天承运”,以证明是“天命不可违”。“天”在这里其实是一个虚名,他的权力在人间必定有委托人;真正掌管国家兴亡、苍生幸福的往往只有那个人。但尽管这样,帝王还是要通过种种掩人耳目的方式“传承天意”。封禅泰山、设坛祭天,无非都是想求得一个江山永固、龙体安康。反之,如若为王者不尊,造成朝纲腐败、民不聊生,那么也会受到“天谴”,甚至被一个新生力量所取代。而新朝换代,又会重新拾起“奉天承运”(明·沈德符《野获篇》)的旗号。“天人合一”的理念在统治阶层就这样代代相传,所不同的只是其中的“人”

4、。可以这样理解,“天”与人间的君王合而为一,对权力的追求是统一的根本。另一条则是民间世俗生活和农耕生产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下层路线。(一)风水术风水术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核心,利用八卦原理,在规划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一门看风把脉、选址布局的独特技术,从聚落的选址到建筑的方位直至居室用具的摆放,都可见其身影,至今在民间长盛不衰。风水术的根本要义就是:在各种尺度的规划布局中,要充分重视地理环境的作用,或者顺应场地而为之,或者在不破坏地脉的前提下有效改善环境,使居住其间的人最大限度地获得生气。如在村镇布局中有“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之说,形成围合布局的地形

5、,不但能够防风聚气,利于养生;而且闭合的结构又迎合了人们的心理安全需要,显然就是古人根据自己长期以来在与自然共处中的生活经验,而得出的理想居住地的环境特征。风水术可说是“天人合一”思想在普通民众世俗生活中的完美体现。(二)农事农事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的主要生产活动。产生了大量有关农业生产的农谚:“寒露到霜降,种麦收稿日期:2009426—19基金项目:本文属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少数民族社区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基于滇西北生态旅游的实证”(08XMZ031)研究成果。作者简介:薛熙明(1972一),男,湖北十堰人,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

6、文化地理与旅游文化。唐雪琼(1969一),女,云南弥勒人,西南林学院生态旅游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文化与旅游影响。·131·万方数据不慌张”,“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头伏萝卜二伏菜”。这些农谚集中反映着人类对自然的依附程度。但是,一定历史阶段中,既有都江堰、坎儿井这样的伟大灌溉工程,也反复出现人们任意开耕荒山、围湖造田的逆行,结果是在自然规律允许尺度之内的改良活动改善了人们的生活,而违背自然的行为理所当然地遭到了自然的无情打击。百姓既靠“天”吃饭,也应时而动,“天人合一”包含了更多能动的因素。二、儒家“天人合一”思想及其景观设计(一J思想源流中

7、华五千年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浸印着儒家精神的历史。儒家一整套繁复的礼乐规仪,强烈地塑造着中华民族的性格。儒家思想的精髓之一,便是天人同构观。无论是孟子的“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孟子·尽心上》),还是苟子离经叛道的“制天命而用之”(《苟子·天论》);无论是《中庸》的“人与天地参”,还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都是要通过人的能动性,在自身清心明欲、修为品格的过程中,改善与自然的关系,以使人地关系得以和谐发展。当然,由于受儒家经世哲学的强烈影响,这种“天人合一”思想实际上是将自然人化,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乐,仁者寿”(《论语·壅也下》

8、),自然的优劣始终是以人类的好恶为尺度的,人作为主体也始终优于自然客体。但另一方面,儒家建立起来的伦理道德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