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

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

ID:34448915

大小:143.21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_第1页
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_第2页
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_第3页
资源描述:

《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卷第7期JOURNALOFGUANGZHOUUNIVERSITYV01.1№.72o02年7月(SOCIALSCIENCEEDITION)Ju1.2002思维模式与文化差异朱俊霞(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摘要: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东西方思维模式的特点,指出由东西方思维模式差异引起的东西方文化层面上的差异,并进一步探讨了这一差异研究对于文化研究的意义。关键词:思维模式;差异;文化中图分类号:G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394x(2002)07—0031一o3思维模式之不同。这正如季羡林先生在谈到对中一弓I言西文化

2、的看法时所提到的:“东西文化差异之根本思维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概括的、间接的反原因在于东西方思维模式之不同。”映。思维方式不是先天的,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二东西方思维方式的特点件和文化背景下形成的。但是,当一定的思维方式经过原始选择,正式形成并且被普遍接受之后,它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特点是强调物质与精神就具有相对稳定性,成为一种不变的思维结构模的统一。中国人的宇宙观是“天人合一”。中国人式,即形成思维习惯定势,并由此决定着人们“看待自古代起就习惯于从总体方面去认识事物,把世界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这种思维方式在冥冥之中支看成本质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天人合配着人们

3、观察、思考问题的方向,决定着人们的社一”的思想就是指从整体出发,把自然、人与社会相会实践和一切文化活动。思维就其本来意义而言,统一,把世界看成一个生生不息、运动发展着的有是一种认识过程或心理活动。但是任何认识过程机整体。儒、道两家都主张“天人合一”,道家倾向或活动,都必须从一定的既成的思维模式出发,按于把人自然化,儒家倾向于把自然人化,但他们都照一定的思维程序才能进行,不管是个体的还是群认为,人和自然界是相通的、和谐的。体的。这种思维方式随着历史的发展,保持不变地与中国相反,西方的传统思维方式则强调物质深入到人们的心里,由自觉的思维活动变成不自觉与精神的对立与分裂。

4、中国的“天人合一”观念在的习惯性思维,由自觉的意识变成不自觉的无意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上强调人或潜意识,这就是所谓的深层心理结构,即荣格所在生存空间和物质资料方面依赖自然,人的生活习言的“集体无意识”。思维方式是人类心智的深层性和生产活动也要顺应自然,进而推至人的社会行结构,决定着人们意识活动的一切。为和道德规范也要效法自然。古希腊的德谟克利对文化的深入讨论,必将涉及到思维方式的问特有“人是一个小世界”的名言,“人”与外物不是一题,因为思维方式是一切文化的主体设计者和承担个整体世界。大写的“人”是并列于大世界之外的者。任何文化现象,都是由从事文化活

5、动的社会主另一个世界。在西方文化中因物质和精神相分离体创造的,传统的文化价值观,也是由社会主体的而推崇精神,使理性世界从感性世界中独立出来。需要所决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看,不同文化之间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处理上注重的差异取决于社会主体思维方式的差异。东西方对立、对抗,人作为社会主体始终不可能消融到世文化产生差异的根本原因也就在于东西方人们的界客体中去。收稿日期:2OO2—03—25作者简介:朱俊霞(1978一),女。江苏无锡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硕士生。·31·镜子是在各民族文学中常出现的比喻,对镜子特的个人复仇,伸张正义或者是罗曼·

6、罗兰从个人的不同阐释显示了东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西方责任到社会责任的自我意识,都把实现自我看作是常用镜子来强调文学作品的逼真和完全,中国常用检验自我力量的一种体验,自我无需得到社会的承镜子来强调作者心灵的虚静、澄明;印度则用镜子认或别人的承认,最关键的是要自己证明自己。海来强调世界的虚幻和无尽。”①这体现出西方传统明威笔下的桑地亚哥,杰克·伦敦的《热爱生命》的思维方式强调主客观的分离,对世界的认识是对外个人奋斗经历中重要的不是结果,而是人战胜自我在于主体的对象进行综合分析,所以强调反映的逼的过程,在与自然、他人、社会的斗争中使自我价值真。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主客为

7、一体,“尽心、知得到确认。中国文学从最初表现出的自我意识就性、知天”,认为认识世界只需从内心深处去探求,是要小我服从大我,将小我融汇到大我之中。“爱就必然会有一种虚静、澄明的心境;而印度佛教追国主义”一直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主流,忧国忧民的求的则是认识现世的虚幻和对轮回的超越。忧患意识贯穿于文学作品之中,个体精神的发展离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差异,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载不开“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功利。中国文学体之一——文学上看到。我们知道中西方的悲剧中在个人自我意识与社会发生冲撞时,中国人往往结局往往有很大差异。同样是爱情剧,西方悲剧常克制自我,顺从社会道德风范,而“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