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

ID:34430867

大小:167.92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6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_第1页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_第2页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_第3页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_第4页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_第5页
资源描述:

《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27卷第1期地震地质Vol.27,No.12005年3月SEISMOLOGYANDGEOLOGYMar.,2005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李志强聂高众苏桂武(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北京100029)摘要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主要目的是对城市面临的地震及其次生灾害进行分类、评价和减灾效果研究。数字城市从全局性的角度集成城市各个方面的要素,是对城市整体的统一数字化认识。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是数字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是空间数据的应用。基础数据的有效更新成为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存亡的关键。数字城市目前是以电子政务作为主流发展方向,防震减灾辅助决策优

2、化和实用化并与电子政务的结合为新一代防震减灾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了新目标。防震减灾信息系统与数字城市的有力结合,可以提高地震应急反应能力,有效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这种结合的困难和问题表现在:数据标准化、数据的可用度、合适的支撑系统和与电子政务的结合等方面。关键词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数字城市中图分类号:P20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253-4967(2005)01-0164-080引言中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据分析,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大陆仍处于地震活动相对活跃阶段,有可能发生多次强烈破坏性地震(马宗晋等,1987)。这一时期适逢中国大规模

3、基础设施建设集中发展的重要阶段。城镇化进程迅速加快,生命线工程高度密集;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求愈来愈高。这与现代社会功能对灾害脆弱的承受能力形成巨大反差(科学技术部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灾害综合研究组,2000)。面对严重的地震灾害形势,为了有效地减轻发生破坏性地震造成的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损失,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工程和非工程措施来有效地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建立坚固可靠的建筑物和构筑物自然十分重要,良好组织的非工程措施也能对减轻地震损失发挥巨大作用(刘燕华等,2001)。1999年台湾大地震发生后,由于缺乏良好的应急预案和紧急救援体系,当局几乎束手无策,直到第5天才宣

4、布进入紧急状态,贻误了救灾的时机。1995年日本由于阪神大地震时地震应急指挥的一度瘫痪,导致政府内阁危机。1994年洛杉矶-北岭地震时,美国由于有较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有效地减轻了地震灾害损失。〔收稿日期〕2004-03-18收稿,2004-12-10改回。〔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2001BA601B和2004BA608B)资助。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论著2005B0007。©1994-2010ChinaAcademicJournalElectronicPublishingHouse.Allrightsreserved.http://www.cnki.net1期李

5、志强等:数字城市和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165目前,西方发达国家都把建立健全完整有效的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并将其与应急管理系统有效的结合作为非工程减灾的重要手段。美国一般在大地震发生后1h内,救灾人员和救灾物资即可进入地震灾区,各种通讯系统、抢修器械等也都可以就绪开展工作,基本做到了地震快速应急响应。通过阪神地震之后的深刻反省,日本已在全国各个市县建立了功能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为了切实提高中国地震应急反应能力,“九五”期间初步开展了首都圈地区、闽南示范区等多个地区和城市的震害预测及防震减灾对策研究,在城市和地区防震减灾方面取得了很多的社会效益。“十五”期间,中国又展开了面

6、向全国的国家级、省级(全部)和60个重点城市的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在这些指挥系统中,防震减灾信息管理系统都是重要的核心模块。1998年1月美国副总统戈尔在《数字地球———认识21世纪我们这颗星球》的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数字地球(DigitalEarth)这一概念①。它建立了一个全球性的综合信息体系。数字城市(DigitalCity)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全局性的角度集成城市各个方面的要素,如自然、环境、资源、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是数字地球技术在城市领域的集中应用(承继成等,2000)。现代化城市是地区政治、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是自然、社会、经济构成的综合性动态系

7、统。城市的规划、建设和发展要有准确的信息支持。数字城市是对城市整体的统一数字化认识,利用多种媒体技术,具有实时或近实时的、动态的、空间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可视化的特征,其在城市管理建设、信息化服务等方面的作用正被人们所广泛认识(Guo,1999)。国际上数字城市的建设已拉开序幕,如新加坡提出了智能城市(数字新加坡)的设想;美国有数十个城市提出建设数字城市;在中国,很多城市已完成数字城市的总体框架与设想,有的已开始启动(王明峰等,2002)。北京市以奥运会为契机拟定了“数字北京”的总体框架和发展规划,上海、重庆、深圳、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