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理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new

论太极拳理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new

ID:34429811

大小:271.8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6

论太极拳理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new_第1页
论太极拳理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new_第2页
论太极拳理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new_第3页
资源描述:

《论太极拳理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3月搏击·武术科学第8卷第3期【传统武术研究】论太极拳理与中国人的处世哲学程立朱佳斌(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1231)摘要: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在剖析太极拳文化渊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太极拳的理论基础来源于古典的中国传统文化;太极拳理是对中国人处世智慧的形象写照;太极拳理中处下、不争的道家智慧,不偏不倚、执两用中的儒家思想,舍己随人、外圆内方的辩证思维,都是经世致用、为人处世的智慧之学。关键词:太极拳处世哲学传统文化中图分类号:G8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5643(2011)03—0047—03太极拳是受中国古典哲学影

2、响最深的一个拳种,是创拳者品质,老子将这种“不争之德”形象的寄寓于水的特质,“水善利对太极阴阳学说的经典演绎,尽管太极拳自创拳至今仅有300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水的德性,一是善利万物而不争,余年历史,但作为太极拳理论渊源的太极文化却可追溯至几千一是柔弱自处而胜坚强。人若能效法水德就合于道了。因此,他年前中国最早的哲学经典———《周易》。作为古代辩证法思想的主张人应法水,做到柔弱、处下、居后、不争。作为一种立身处世重要概念之一,太极阴阳学说体现着东方的宇宙本体论和认识之道,即是要人们做到处下居卑,居后不争,知荣守辱,功成不论,认为自然界周而复始,由无极而

3、生太极,阴阳对转,化生万居,和光同尘等。物。这种阴阳对立的学说构成了太极拳理论的哲学构架,由阴阳得益于道家哲学的太极拳正是对这种处下、不争的“水文对应的思想衍生出了动静、刚柔、虚实、攻防、开合、进退、显藏、化”的经典诠释,太极拳以柔化为主,天下至柔莫过于水,故太极屈伸等相应的概念,无论从创拳的理论依据还是行拳的技术规拳练习就有“行云流水”的意境之美。拳论讲“上如行云,下如流律上,处处体现了太极阴阳思想,所谓“凡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水”,就是用水的意境来形容太极拳的精华。水乃万物之源,可是静,俱浑然”。[1]清人王宗岳在《太极拳论》开篇论到:“太极者,无它始终以

4、平常的心态严格要求自己,不喧扰,不张扬,而是“和其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动之则分,静之则合。”[2]旨在告光,同其尘”,哪儿低往哪里流,哪里洼就在那儿聚,甚至愈深愈诉我们,太极拳的秘诀就是要懂得阴阳、动静的辩证与变化原静。这种高深的宁静与达观,正吻合着太极人修习的目标。水的理,如此,才能领悟到太极拳的真谛,才能真正体悟到太极拳之亲和力也是练太极拳的一个功法,即整合性,也就是拳论讲的中的处世哲学。“一动无有不动”。水一旦融在一起,就团结一致,威力无比。水之作为一种性命双修的学问,太极拳追求一种忘我的境界,其至柔更是太极拳的神髓,柔而有骨,柔催至坚,拳若至

5、柔,则可以核心是“天人合一”观,强调人与自然同构对应,人身一“小太“天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最具包容性、渗透性、亲和力,极”,自然一“大太极”,两者应当和谐,人应“道法自然”。[3]太极它同达而济天下,它与生命结合便是生命的一部分,但从不宣扬拳以崇尚自然、追求和谐为最高境界,在“道法自然”、“中庸之自己。太极拳是武学,但它也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海纳百道”以及“阴阳相济”的文化氛围中,使习练者获得谦和的道德情川,有容乃大”,理应有水德。此外,太极拳要求“松静灵活”,又可操及空灵的精神境界,它以“天人合一”的思想为基础,强调人自从水中获得启发。因为水不拘

6、束、不呆板、不偏执,有时细腻,有身的和谐、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由拳理中悟出生活的时粗犷,有时妩媚,有时奔放,它因时而变,因势而变,因器而变,哲理智慧,太极之道堪称中国人的为人之道、处世之理。“水无常形”。水似柔弱的,水看似平静如画,可她却蕴含着无限1处下、不争:淡然本真的处世姿态的能量,能在一瞬间释放出无限的能量;太极拳也是柔弱的,它老子有言:“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看似柔、顺、慢、圆等,可太极拳的内在是丰富多彩的。[4]太极拳的谷王。”意思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的原因,是因为它技术体系及思想体系都处处渗透着创拳前贤们的智慧灵

7、光,它善于处在下游或低洼之处。这是老子对为人处世的智慧的思考。从细微之处教化着人们的处世姿态。“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意为:天的法则,是利物太极拳取水之法,“处下、不争”是一种迂回的制胜智慧,是而不害物;人的处世法则是施与而不争夺。在老子看来,这是一蓄势待发的力量,尤其是在太极推手之中,当时机尚未成熟之种上德,即不争之德。这种“不争之德”,指的是“不争而善胜”的际,我则保持处下的姿态,隐忍不发实为蓄力,一旦时机成熟则作者简介:1.程立(1967~),男,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和训练。47犹如江海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所以说太极拳的拳理取道于处世“

8、舍己从人”本是儒家伦理道德思想之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