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

ID:34426608

大小:4.26 MB

页数:110页

时间:2019-03-06

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_第1页
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_第2页
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_第3页
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_第4页
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广东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分类号:___________密级:__________UDC:___________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姓名:林鹏飞学号:2111548028院系:中药学院学位类型:学术学位专业:中药化学研究方向:中药及复方化学成分研究导师:沈志滨论文提交日期:2018年3月20日论文答辩日期:2018年5月25日学位授予单位:广东药科大学二〇一八年五月广东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Synthesis,AntibacterialActivityandMechanismofActionofMethylPhloroglucinolDeri

2、vativesCandidate:PengfeiLinStudentID:2111548028Affiliation:Schoo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AcademicDegreeApliedfor:MasterofMedicineSpeciality:ChemistryofChinesemateriamedicaSupervisor:Prof.ZhibinShenAssistantSupervisor:Prof.LianbaoYeDayofDefence:May2017Degree-Conferring-Institution:Gua

3、ngdo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52018广东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广东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抗菌活性评价及作用机制研究摘要香鳞毛蕨Dryopterisfragrans(L.)schott为鳞毛蕨科鳞毛蕨属植物,近代研究发现香鳞毛蕨对多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病具有显著疗效,而且间苯三酚类化合物为鳞毛蕨属植物的主要活性成分。本课题组从该植物中分离出多种间苯三酚类化合物,药理研究表明间苯三酚类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真菌活性,其中绵马酚对常见的皮肤真菌表现出最强的活性。甲基间苯三酚作为绵马酚的中间体,由于其结构的活泼性和取代基的多样性

4、,使得甲基间苯三酚的结构可以衍生出多种结构复杂的化合物;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甲基间苯三酚的羟基为化合物活性基团,并且C-4或C-6为活泼位点,在此位置引入不同的基团或可使得化合物性质、生物活性发生改变。因此,本研究首先在甲基间苯三酚结构中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得到新的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然后通过抗菌活性研究结合分子模拟试验和双抗体夹心法试验(ELISA法),考察引入不同基团后所得化合物抗菌作用及作用机制,为间苯三酚类化合物抗真菌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奠定基础。本次研究主要目的有:(1)以绵马酚中间体甲基间苯三酚为基础,引入丁酰基及特比萘芬起效基团-烯丙氨基,建立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

5、的合成方法、路线。(2)通过抗真菌活性筛选及动态杀菌曲线的研究,考察间苯三酚类化合物抗菌活性及起效时间。(3)基于分子模拟试验及酶活性验证试验,考察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抗真菌作用靶点及作用I广东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机制,为进一步阐明间苯三酚类化合物的抑菌作用机制奠定基础。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间苯三酚衍生物的合成:以间苯三酚为原料,合成间苯三酚甲醛,经过还原反应得到甲基间苯三酚,在经过傅-克反应引入丁酰基及113烯丙氨基,最终得到目标化合物,得到的化合物通过MS、H-NMR、C-NMR等手段进行结构确证。2.根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M38-A2方法分别测定

6、各化合物对红色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以及犬小孢子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最低杀菌浓度(MFC),从中筛选出活性最强的化合物及最敏感的真菌。3.采用菌落计数法测定不同浓度的受试化合物对犬小孢子菌的杀菌曲线,考察受试化合物对受试真菌的动态抑制作用。4.采用DiscoveryStudio2.5.5软件及AMBER9.0软件进行分子对接模拟和分子动力学模拟,通过受试药物与靶点之间对接的-CDOCKERenergy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的RMSD值,比较受试药物与靶点之间的结合作用的强弱及结合的稳定性,探讨其可能的抑菌机制。5.采用UPLC法建立麦角甾醇的含量测定方法

7、,考察犬小孢子菌经化合物作用后,麦角甾醇含量的变化。6.采用ELISA法,考察各药物组对羊毛甾醇14α-去甲基酶(CYP51)、角鲨烯环氧化酶(squaleneepoxidase)及β-1,3葡聚糖合成酶(glucansynthese)等三种酶活性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化合物抑菌机制。II广东药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研究结果如下:1.甲基间苯三酚衍生物合成试验结果显示:以间苯三酚为原料,经过Vilsmeier-Haack反应、还原反应,傅-克反应等方法成功合成了甲基间苯三酚,然后对甲基间苯三酚进行结构修饰,结果得到了4种衍生物,即2-甲基-4-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