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静脉穿刺技术研究进展_张艳玲》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68JournalofNursingScienceDec.2007Vol22No24(SurgeryEdition)al.Comparisonofaninsulinanalog,insulinaspart,and[16]GARCIAPA,MARTINE,UBEDAJ,etal.Nurse-regularhumaninsulinwithnoinsuliningestationaldia-basedmanagementinpatientswithgestationaldiabetesbetesmellitus[J].Diabete
2、sCare,2003,26(1):183-186.[J].DiabetesCare,2003,26(4):998-1001.[14]陈淑贤.妇产科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7]杨美洁,何仲,刘晓红.糖尿病孕妇焦虑状况的调查分析1994:82-84.[J].护理学杂志,2006,21(10):60-61.[15]陈丽,张宝珠,王熙清,等.妊娠糖尿病对母婴影响的分(本文编辑颜巧元)析[J].现代妇产科进展,1996,5(4):327-329.静脉穿刺技术研究进展张艳玲,林婷AdvancesinVenousPunctureZHA
3、NGYanling,LINTing摘要:对血管类型、术者心理、静脉穿刺技术等影响静脉穿刺成功率的因素进行综述,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静脉穿刺成功率,减轻患者痛苦。关键词:静脉穿刺;研究进展;综述文献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4152(2007)24-0068-03静脉穿刺(VenousPuncture,VP)是临床应用最后继续平行进针1mm为宜,以防刺破血管。肥胖广泛、最基本的护理技术操作之一,也是临床治疗、抢患者。由于患者皮下脂肪丰满,血管显露欠清晰,但救患者的重要给药途径。VP水平的高低直接影
4、响急血管较固定,故穿刺时操作者要以示指和中指探明静诊、重危患者抢救的成功率和临床疗效。为提高VP脉走行方向和深浅度,然后从血管上方进针,沿前方技术的成功率,并使其操作更趋于完善、规范,现将探索血管,其进针角度和力度要稍大,进针角度一般VP技术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不超过40。儿童。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布,细1基础理论研究小,固定,暴露明显,但穿刺时,易哭闹、多汗、面红,因周围VP因患者年龄、疾病、治疗不同,其穿刺部此操作前必须将头发剃净,并绷紧头部皮肤,回血后位的选择也各不相同,3岁以下的小儿常采用头皮正不易继续浅行,应立即固定,否则易
5、刺破血管。穿刺中、额浅、颞浅等静脉,3岁以上的小儿及成人常采用时应注意头皮静脉和动脉的鉴别。四肢远端浅表静脉,在非特殊情况下,以上肢远端的1.2不同疾病患者病理性血管特点及对策化疗浅静脉为主要穿刺部位。有资料显示,临床采用下肢患者。化学药物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对局部静脉也VP时,静脉血栓性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较有较强的刺激作用,长期使用可导致静脉硬化、萎缩,高,并有日益增高的趋势,故成人尤以长期卧床患者、造成浅静脉网破坏。因此,静脉给药时原则上选择弹心血管疾病患者、老年患者等,原则上不采用或避免性好且较粗的血管,先远端后近端,尽
6、可能保护血管,[1]使用下肢静脉。由于个体静脉条件受多种因素的避免选择关节、神经和韧带处的血管,否则一旦发生影响,临床差异较大,因此护理人员必须了解各类血[4]渗漏后果严重。如果患者血管条件差,应采用指间管的特点,灵活掌握穿刺技巧,提高VP的成功率。静脉交替使用的方法,这样不仅避免了主要静脉的破1.1不同年龄、体型患者的血管生理特点及对策坏,也有利于静脉的恢复,但由于指间神经丰富,皮下老年患者。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组织器官功能脂肪少,穿刺时痛觉敏感,故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逐渐减退,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因而[5]导。水肿患
7、者。由于疾病的影响,组织间隙积聚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血管弹性差、脆性增大,皮肤[1]过多的液体,致使表浅静脉不易看到或触及。对于此组织松弛。对此类患者进行VP时,应注意绷紧皮类患者,可用2条止血带捆扎患者肢体,上下相距15肤,选择手背较直的静脉,穿刺时进针力度应稍小一[2]cm,肢体远端1条最好选较宽的止血带,捆扎在患者些。消瘦患者。此类患者皮下脂肪少,血管位置的肘部、腕部或踝部,1min后松开,此时即可看到静表浅,暴露充分,但血管管壁脆,易滑动,且皮肤松弛,脉。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休克时循环血量急剧握拳后指掌关节明显高于手背肌层组
8、织,对VP的进[3]减少,外周血管萎陷、扁平、弹性差,呈条索状,浅静脉针角度有一定影响。因此穿刺时要采用握指法,并消失。此时需迅速纠正休克,必须选择较大的静脉穿从血管的侧面进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