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智哲学_体验哲学和语言本质new

心智哲学_体验哲学和语言本质new

ID:34403518

大小:156.62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5

心智哲学_体验哲学和语言本质new_第1页
心智哲学_体验哲学和语言本质new_第2页
心智哲学_体验哲学和语言本质new_第3页
资源描述:

《心智哲学_体验哲学和语言本质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1年7月绵阳师范学院学报Jul.2011第30卷第7期JournalofMianyangNormalUniversityVol.30No.7心智哲学、体验哲学和语言本质朱琳(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234)摘要:当代哲学已经从以语言哲学为中心转到以心智哲学为中心。心智是涉身的,心智哲学也是涉身的和经验、体验相关的。心智哲学与关注主体的心智和认知能力及其相关联的语言能力,是一种体验型的哲学。语言不是认识论的工具,而是本体上的状态;言语就是身体,言语就是存在。认知语言学提倡人的主体性,研究心智活动及其外部表现,认为语言是人类相同的

2、心智基础和涉身体验的外在表现,将对人类心智问题研究有所突破。关键词:心智哲学;体验哲学;语言中图分类号:H0-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12x(2011)07-0038-03世界、将事物构成为肉身而进入事物的唯一方一、心智哲学和体验哲学[1]167式”。梅洛-庞蒂把身体体验推到了主客不分20世纪50年代以来语言学和语言哲学的发展的原初体验层面,梅洛-庞蒂认为真正的哲学在反促进了认知科学的发展,人类心智的探秘又促进从思与直觉尚未分之处,需要从头开始抛弃反思和直语言哲学向心智哲学的发展。20世纪初形成的分觉给予它们自己的工具,把自己置

3、于尚未经过加工析哲学,50年代开始人类心智探秘的语言哲学,70的经验中。莱科夫和约翰逊在其合著的《我们赖以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认知科学建立逐渐形成心智哲生存的隐喻》一书中,在认知科学中也首次提出所学。当代哲学已经从以语言哲学为中心转到以心智谓“体验哲学”,强调身体、体验在认知哲学中的重哲学为中心,心智哲学是当代西方哲学在认知科学要地位。他们的思想深受梅氏身体哲学影响,认为方向上生成起来的崭新学科,成为当代哲学的主流。人的理解和心智都是体验性的。莱科夫和约翰逊将这种转向的主要原因是随着认知科学的发展,逐渐这种“体验哲学”看作一种非客观主义、“新经验主

4、认识到语言问题依赖于更基本的心智问题。语言依义”,和被他们称为客观主义的经验主义和理性主赖于心智,意义是先于语言的心理能力,在能够阐明义相对。莱科夫和约翰逊将人的体验分为三个层语言的性质之前,必须先阐明语言的心智基础。次:(1)神经性体验。即对各类范畴和认知操作进心智哲学继承了古代哲学、近代哲学和现代哲行表述的神经活动或结构。人的概念结构都可以归学的成果,与20世纪以来的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一结为大脑中的神经结构。概念在大脑中都是有形脉相承。心智哲学在本体论、认识论、语言基础和逻的,表现为一种神经结构。(2)有意识体验。这是辑方法上,将哲学问题与

5、人的身体、心智联系起来,现象论意义上的体验。能够意识到的或能进入意识是与人的身体构造、生理结构、心智状况密切相关的中的体验都属于这一类。(3)认知无意识体验。人理论,是一种“体验哲学”。心智是涉身的,心智哲绝大部分思维和认知是无意识的,无意识思维活动学也是涉身的和经验、体验相关的。在西方哲学史是一切意识经验的基础。莱考夫和约翰逊提出认知上,狄尔泰将体验作为一个重要概念引入哲学范畴,科学的三大发现:心智是体验性的,心智、概念、推梅洛-庞蒂则将胡塞尔的直觉的经验和狄尔泰的生理、认知是出自身体的,概念系统和意义也是基于身命性体验概念融合,将经验引向了

6、“身体的经验”。体体验的;思维通常是无意识的,对心智中的所思所梅洛-庞蒂的“身体哲学”是一种关于身体经验的想没有直接的知觉,至少有百分之九十五的思维是“体验哲学”,“身体的厚度是我通过把自己构成为无意识的,决定了知觉思维的结构;抽象概念大多数收稿日期:2011-03-17作者简介:朱琳(1976~),女,江苏泰兴人,香港科技大学哲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讲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38·是隐喻的,构成思维模式的基础是隐喻结构。心智为根本。而心智和体验导向的哲学观则提出了完全哲学与过去的哲学不同,关注主体的心智和认知能不同的观点。符号所

7、指方面,从意识的指义论走向力及其相关联的语言能力,在认知科学中,脑与心智身体的意义论。旨在体悟自身的生命,生命活动可处于哲学的核心地位,人类心智终于探寻从外在宇以说具有一种原生的意义。符号的能指方面,从外宙回到自身。部事物符号走向内在生命符号。符号的能指与所指我们认为,这种心智和体验的哲学显示了20世关系方面,从对立走向融合。能指与所指由于生命纪中叶以来西方哲学区别于以往理性主义倾向的新意义而统一,消除了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缺陷,这和的思维方式,即海德格尔所谓非规定性的思,回溯了认知语言学认为非任意性和句法象似性是相通的。古代哲学直觉体悟的道路。

8、从柏拉图以来的西方形海德格尔也没有彻底否定语言作为符号的工具性。而上学尤其自笛卡儿以来的现代西方哲学,是思维只是“单纯的符号”并非语言本性,“无非是语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