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ID:34389418

大小:3.45 MB

页数:81页

时间:2019-03-05

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_第1页
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_第2页
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_第3页
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_第4页
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学校代码:10264研究生学号:M100101033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题目: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Studiesonbiologicaltraitsandmolecular英文题目:geneticsbasedonmitochondrialDNAofPotamocorbula专业:水产养殖研究方向:水产动物遗传育种姓名:孙超导师:刘志鸿研究员二0一三年四月五日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我恪守学术道德,崇尚严谨学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

2、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明确注明和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及成果的内容。论文为本人亲自撰写,我对所写的内容负责,并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上海海洋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或借阅。本人授权上海海洋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版权书。

3、本学位论文属于不保密□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指导教师签名:日期:年月日日期:I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名单姓名工作单位职称备注张士璀中国海洋大学教授主席王印庚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委员王昭萍中国海洋大学教授委员柳淑芳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委员杨爱国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委员III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河蓝蛤属贝类生物学性状及基于线粒体DNA的分子遗传学研究摘要河蓝蛤属(Potamocorbula)贝类在我国沿海分布广泛,目前关于河蓝蛤属贝类的分类、群体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营养成分和育种方面。本研究以我

4、国几种主要的河蓝蛤属贝类为研究对象,探讨了两种壳色光滑河蓝蛤(Potamocorbulalaevis)表型与体重的关系;分析了光滑河蓝蛤的染色体核型,并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基于线粒体DNA上的COI和16SrRNA基因序列对四种河蓝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地位进行了比较,分析了黑龙江河蓝蛤(Potamocorbulaamurensis)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利用线粒体COI基因序列对光滑河蓝蛤3个不同地理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取得的结果如下:1.两种壳色光滑河蓝蛤表型与重量性状的关系:选取野生两种壳色的光滑河蓝蛤各100只,测量其壳长、壳

5、宽、壳高、活体重,用EXCEL和SPSS11.5软件对200个个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黄色光滑河蓝蛤的表型值均大于褐色光滑河蓝蛤,差异极显著(P<0.01)。相关分析表明,黄色光滑河蓝蛤的表型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全部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褐色光滑河蓝蛤的表型与活体重的相关系数都达到显著水平(P<0.05)。黄色蛤的壳长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最大,壳高对体重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小,褐色蛤的壳宽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大,壳高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作用最小。分别建立两种壳色光滑河蓝蛤的表型和活体重的回归方程,经ANOVA分析表明,黄色光滑河蓝蛤建立的方程

6、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P<0.01),褐色蛤建立的方程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P<0.05)。2.光滑河蓝蛤染色体制备及核型分析:常规法制备光滑河蓝蛤染色体标本,并分析了其核型,核型公式为2n=34=14m+12sm+8t,总臂数NF=60。没有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未发现异型染色体。3.基于COI和16SrRNA的四种河蓝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类地位分析:利用通用引物对光滑河蓝蛤,黑龙江河蓝蛤,焦河蓝蛤(Potamocorbulaustulata),红肉上海海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河蓝蛤(Potamocorbularomuscula)4个种共40个个体的线粒体CO

7、I和16SrRNA基因片段进行了扩增和测序,经过筛选和剪切,分别得到长度为650bp和450bp的片段。序列分析显示,序列的碱基组成中G+C含量较低,16SrRNA基因种间和种内的变异较低,COI基因片段种内和种间的变异较高。以沙海螂(Myaarenaria)为外群,用MEGA4.0软件中的NJ法构建了系统进化树,通过遗传距离和系统进化树可以看出四种河蓝蛤未能达到不同种之间显著的遗传分化,这一结果和传统分类学结果有所差别。4.基于线粒体COI和16SrRNA基因分析黑龙江河蓝蛤3个不同地理群体的遗传多样性:采用通用引物对辽宁盘锦、辽宁大连、山东日照的

8、3个地理群体黑龙江河蓝蛤COI和16SrRNA序列进行扩增、测序分析,得到30条658bp的COI基因部分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