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前纵隔巨大脂肪瘤手术切除治疗体会》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前纵隔巨大脂肪瘤手术切除治疗体会张明1,邢宇彤1,罗艳卓2,戚家峰2,马志伟2患者,男,76岁,体重44公斤。胸闷一年加重伴呼吸困难一个月,既往身体状况良好。胸廓对称,叩诊左胸部实音、右胸部上野实音,听诊无左肺呼吸音,右肺呼吸音减弱,心音清。胸部CT显示,前纵隔、左侧胸腔及右侧胸腔一大小约26cm*18cm不规则形状脂肪密度影,内见血管影,纵膈移向右侧,肺组织压缩明显,双侧胸膜腔内可见弧形液体密度影。临床诊断:纵膈占位(倾向脂肪性肿瘤)。2013年11月22日全麻麻醉下行纵膈肿瘤切除术,考虑肿瘤巨大,选胸骨正中切口。充分暴露胸骨,胸骨锯劈开胸骨,见肿瘤主要位于前纵隔、左侧胸腔
2、及部分右侧胸腔内,大小约28cm*25cm*18cm类球形肿物,包膜完整。切开包膜可见大量黄色脂肪样物质,呈分叶状。术中分离肿瘤包膜,电凝或结扎伴行血管,取大小约9cm*6cm*5cm肿瘤送冰冻切片。术中快速病理回报(纵膈):间叶来源的肿瘤,细胞丰富伴异型,不除外低度恶性。术中取四块完整纱布首尾相接,折成一纱布团,在取除肿瘤部位填充胸腔,挤压纵隔内心脏,避免心脏在短时间内失去肿物挤压,心脏恢复正常形态,使各心腔内容积增大,导致肺动脉内压力下降,右心室及右心房舒张压降低,既而中心静脉压偏低,致使回心血量增加,心室舒张期增快,加重心脏前负荷,引起心律失常、心衰等严重后果。依此方案
3、,逐渐扩大肿瘤被膜切口,完整取出5块类球形脂肪肿物及散在脂肪球。温盐水清理纵膈及胸腔,严密监测生命指征同时,确保血压、心律安全的前提下,缓慢减轻纱布团对心脏的挤压,使心脏恢复正常形态,确定心脏、血压、血氧监测均正常后,再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留置纵膈、胸腔引流管,逐层关闭胸腔,嘱医护人员轻移动患者。术中共取出肿物重约2600g,术后病理诊断为(纵膈)粘液性脂肪肉瘤。讨论脂肪肉瘤是起源于脂肪细胞和向脂肪细胞分化的一种恶性肿瘤[1]。通常发生在肢体与腹膜后,大多仅局部浸润性生长,切除后易复发,发病率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前三位[2]。而脂肪肉瘤极少生长在纵隔内,故纵隔脂肪肉瘤在脂肪肉瘤
4、中的发病率更低,而巨大脂肪肉瘤发生在纵膈内更十分罕见[3],成年男性发生纵隔脂肪肉瘤机会较大-3-。一般认为,纵隔脂肪肉瘤起源于前纵隔胸膜下脂肪组织或胸壁下皮组织,少数也起源于退化的胸腺组织[4]。脂肪肉瘤分为非典型性脂肪肉瘤样肿瘤,即粘液性、去分化、高分化、多形性、圆形细胞及混合型等,其中粘液性脂肪肉瘤居多[5]。早期症状一般与大小、位置、对周围器官压迫情况关系密切,多伴随胸闷、声音嘶哑及吞咽、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等症状[6]。本例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促、吞咽困难。纵隔肿瘤包膜完整,与心包关系十分密切,且内有血管走行。因此胸部增强CT对此病的诊断及手术适应症的判断尤为重要[
5、7]。手术是纵膈脂肪肉瘤治疗的首选[8]。本例患者亦选择手术切除,由于纵膈肿瘤巨大,压迫心脏明显,使心脏明显向右侧胸腔移位。因此,手术中遇到的最大难点就是肿瘤切除后,心脏的复位所导致的血液循环系统的改变。心脏在无肿瘤压迫后,使心脏在最短的时间内适应环境而正常供应全身的血液循环系统,避免心脏内压力变化导致的心脏血液回流系统压力降低,回心血量骤然增加,引起心衰。针对此问题,取四块完整纱布首尾相接,折成一纱布团,填塞在胸腔内,逐渐取出纱布,缓解心脏在切除肿瘤后迅速复位,而造成心律失常、血液循环系统改变等情况,确保手术顺利进行。目前患者各项指标未见异常,仍在治疗随访中。参考文献[1]
6、田大力,殷洪年,赵惠儒,胡永校,陈东义,李厚文.纵隔脂肪肉瘤5例的外科治疗[J].中华肿瘤杂志.2002(01)[2]曾培元,李志明,龙汉安.纵隔脂肪肉瘤一例[J].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1(01)[3]黄海龙,彭寿行,郑健,阮征. 纵隔巨大脂肪肉瘤一例[J].中华外科杂志.2006(10)[4]李霞. 纵隔脂肪肉瘤1例[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2(05)[5]许咏冬,孙伟燕,赵纯,林霞,章响艳. 罕见纵隔脂肪肉瘤1例诊治体会及文献复习[J].实用肿瘤杂志.2009(03)[6]宫强,李贲,李大龙,周斌,姜洪涛,郭志敏. 前纵隔巨大脂肪肉瘤一例临床
7、报告[J].中外医疗.2009(18)[7]宋洁,肖春华. 纵隔巨大脂肪肉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8(07)[8]严四军,刘燕,黄洁健,曹祥,乔德成,邓波荣.巨大纵隔脂肪肉瘤1例[J].实用医学杂志.2008(15)-3-作者简介:邢宇彤(1970~)男,黑龙江佳木斯人,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通讯作者:张明(1985~)男,吉林省长春市人,在读硕士研究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