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88452
大小:2.76 MB
页数:66页
时间:2019-03-05
《河北省太行山老区农民生态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中图分类号:C93UDC:300密级:公开学校代码:1832河北经贸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学历硕士)河北省太行山老区农民生态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StudyofInfluncingFactorsandCountermeasuresforEcologicalBehavioraboutPeasentontheoldTaiHangMountainsinHebeiProvince作者姓名:刘沙指导教师:李万县教授学科专业名称:行政管理论文完成日期:2013年12月二。年月日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河北省太行山老区农民生态行为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是在导师的指导下,独
2、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原创性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标明。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论文作者c签名,:吨乡指导教师确认c签孝彦渤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河北经贸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河北经贸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保密的学位论文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论文作者(签名):吲乡2
3、0什年6月f,日指导教师(签名徘6月11摘要我国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也日益重视起来。近年来,政府出台了多种关于农村发展的政策方针,促进了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大部分地区农民的生活状况。但是,农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成为农村建设的重中之重。农村的发展,不仅是经济的发展,还应当包括环境的美化。但是,正是由于当前农村地区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农村的生态环境呈现出不和谐的状况,农村环境问题层出不穷。环境恶化的形势若得不到制止,不仅影响农民生存环境,反过来也会影响农村经济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解决农村环境问题迫在眉睫。当前,我国对生态环境建设加强了重视
4、,但是农村地区相对城市较为薄弱,在十八大报告中,明确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地位,把生态环境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拥有同等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格局基本形成。农村生态环境系统是整个环境系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强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根据农村地区的具体情况提出建设性建议,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在目前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研究中,主要是论述存在的具体环境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而从农民这一微观主体角度出发进行阐释的很少。而农民是长期生活在农村的主体,他们的行为与农村经济和农村环境的关系最为密
5、切。因此,农民行为是否生态是农村环境状况好坏的关键所在。本文在此基础上,以农民生态行为为研究点,研究农民生态行为的影响因素,从而实现农民行为的生态化,为农村环境建设出谋划策。本研究选取河北省太行山老区的农村地区为研究区域,河北省是革命老区,大部分的县市都辖有一定区域的革命老区,其中有代表性的是石家庄所辖的鹿泉、平山、井陉、赞皇,保定市所辖的唐县、涞水、涞源、阜平、易县、满城等以及邯郸的涉县等区域,河北省太行山老区是京津和华北平原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北方地区半湿润半干旱区的代表,同时也是西部大开发的过渡地带。正是因其这一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经济发展方式和生态环
6、境对我国整体自然环境具有重大的辐射作用,尤其是对华北地区的影响不可小觑。因此,本研究以此地区的农民为研究对象,到农村地区实施调研活动,发放调查问卷,研究农民生态行为。本研究提出了农民的知识水平、意识水平以及外部环境因素是影响农民生态行为的主要因素,并对此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同时对农民生态行为在人口统计变量上TlI的差异性做了简要分析。根据分析结果,可以得出农民的生态知识水平、意识水平以及外部环境对农民生态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是农民行为生态与否的原因所在,且年龄和文化程度不同农民生态行为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因此,要实现农民行为的生态化,就要丰富农民的生态知识,进
7、而提高其生态意识,让生态行为内化为自身的一种习惯,同时还要注重发挥外部因素的强化作用。具体措施如下,首先要构建生态知识普及机制,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向农民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并注重与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结合,增进农民对环保知识的了解;其次,构建生态道德教育引导机制,提高农民生态意识水平。通过生态教育,改变农民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看法,逐渐树立以“生态利益”为导向的价值观,形成社会责任感,将生态环境保护内化为自身的行为习惯;最后,重视外部环境的作用。从政府政策、农村自治组织、以及乡村文化建设三方面出发,发挥外部因素的影响作用。关于人口统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