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视觉思维问题

关于视觉思维问题

ID:34383141

大小:1.12 M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关于视觉思维问题_第1页
关于视觉思维问题_第2页
关于视觉思维问题_第3页
关于视觉思维问题_第4页
关于视觉思维问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视觉思维问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999年第2期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No.2,1999第36卷JOURNALOFPEKINGUNIVERSITYGeneralNo.192(总192期)(HumanitiesandSocialSciences)Vol.36关于视觉思维问题傅世侠内容提要作者认为,视觉思维及其概念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这是因为,一方面视觉思维概念与传统哲学或一般心理学的观念不符;另一方面,视觉思维却与思维的创造性密切关联。本文从对视觉思维的最初探索,视觉思维概念的明确提出和界定,以及视觉思维的创造性和视觉思维概念的认识

2、论意义等方面,提出问题,回顾历史,并作了初步探讨。同时提出了作者关于视觉思维创新功能的具体特征,以及深入研究的角度问题的看法。关键词视觉思维视知觉视觉意象创造性思维一、关于视觉思维概念与传统观念不符的问题1在哲学和心理学的传统观念中,视觉思维概念是不合理的。首先,从传统心理学的观点来看视觉思维概念的不合理性。所谓视觉,也即视知觉。在传统心理学中,一般认为,知觉(或感知觉)是对客观刺激物的直接反映,是人的心理过程中低层次的认知心理现象;而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的间接反映,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的特征,而且

3、具有解题功能,它是心理过程中高层次的认知心理现象。所以,在心理学中,尽管一般都强调各种心理现象之间的联系,但知觉与思维之间的区别和界限也是一向分明的。因而知觉和思维一般被看成两种不同的对象来进行研究,从而区分出了知觉心理学与思维心理学两个不同的分支学科领域。其次,从哲学认识论或方法论上看视觉思维概念的不合理性。在古代西方哲学史上,一些先哲,如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都曾通过从不同角度强调感性与理性之间的相互渗透关系,而同时也肯定了感知觉与思维之间的联系。但从总体上看,在西方哲学史或认识论

4、研究史上,感知觉与思维之间的划界仍然是很明确的。一般认为,知觉或感知觉属于获取经验知识的感性认识范畴,思维则属于理性认识范畴。前者是主体与客体进行信息交流的直接通道,是后者的源泉和基础;后者则是在前者提供的感性材料基础上,在头脑中进行再加工的产物,故而具有间接性、概括性和抽象性。所以,在哲学上,知觉与思维这两个概念也是不容混淆的。也就是说,尽管也可以承认两者间的联系,但知觉就是知觉,而不可能是思维;反之,思维也只能是思维,而不能把它说成是知觉。因而必须从方法论原则上将它们加以严格的区分。例如,哲学史上著名的唯理论和经验论

5、之间的长期争论,从认识论上看,其主要原因即是63两种不同的哲学派别各自片面地强调了感性认识的作用或理性认识的作用。而由之产生的这一长期的、反复的哲学论争,实际上既是反映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之间所存在的原则性差异,同时也折射出了知觉与思维这两个基本概念在哲学认识论上的根本区别。2知觉心理学、特别是创造性思维研究,打开了知觉与思维之间严格界限的最初缺口。应该说,对知觉与思维之间严格界限最早有所突破的,是本世纪初期诞生于德国的格式塔心理学派的研究。我们知道,格式塔心理学基本观点的形成,除了依赖于胡塞尔现象学的哲学基础外,起初

6、主要就是根据其创始人韦特海默(M.Wertheimer)关于知觉的研究,其中最著名的是他关于似动现象(Phi-phenomenon)的知觉实验。所谓似动,即当两条直线按适当间隔时间先后出现时,人们会把它看成是一条正在移动着的线,而不是先后出现的两条静止的线。电影艺术正是利用这一知觉特点的典型例证。韦特海默认为,这种似动现象是人的视知觉的固有特点。也就是说,人在视知觉过程中,总是会自然而然地有一种追求事物的结构整体性或完形性的特点,韦特海默即称之为格式塔(gestalt)。知觉到的格式塔不可分析还原为原来的各组

7、成部分,也即各组成部分不是格式塔,或格式塔并不是各组成部分的简单加合。比如似动的还原就不是动,而只是两条静止的直线。所以,格式塔的内蕴总是大于它的部分、决定它的部分,而不是相反。格式塔心理学所强调的这一基本观点,与对抗当时已盛行的构造主义心理学有关。构造主义心理学源于冯特(W.Wundt)的元素主义观点。冯特即试图将一切心理现象均分析还原为一些基本的感觉元素加以研究。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知觉的也即现象的经验,就是格式塔;格式塔不可能分析还原为基本的感觉元素,因而也不是所谓感觉元素的联合。基于这一点并通过进一步

8、的实验研究,格式塔心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知觉结构的组织原则(如邻近性、类似性、闭合性、完形趋向等),即人在知觉过程中用以组织格式塔的基本规律或法则。可见,格式塔心理学从一开始便已经对知觉研究的固有范围有所突破,特别是后来对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则实质上已经打破知觉与思维之间不可逾越的严格界限。格式塔心理学关于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