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

《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

ID:34383015

大小:3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5

《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_第1页
《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_第2页
《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_第3页
《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_第4页
《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刑法总论》学习目的、要求以及思考题绪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刑法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刑法学的体系和研究方法。思考题:l、刑法学与刑法的关系是什么?2、比较分析的方法对学习刑法学有什么作用?第一章刑法概说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刑法的概念、特点、体系以及刑法解释,了解刑法的制定根据以及种类。思考题:l、如何理解刑法的功能?2、刑法解释的意义是什么?第二章刑法的基本原则教学目的和要来: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含义,了解刑法基本原则的渊源和发展变化,掌握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在制定和适用刑法中的体现和要求。

2、思考题:l、罪刑法定原则和罪责刑相适应的原则对刑事司法的要求是什么?2、怎样理解罪责刑相适应原则?3、罪责自负、主客观相统一、惩罚与教育相结合等原则是如何得到贯彻的?第三章刑法的效力范围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刑法效力范围的含义,掌握刑法空间效力和时间效力的概念,相关原则及我国刑法的规定。思考题:l、我国刑法关于空间效力采取的是什么原则,意义何在?2、如何理解刑法第六条第一款“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的,除法律有特别规定的以外,都适用本法”的规定?3、我国刑法在溯及力问题上为何采用“从旧兼从轻”’原则?对

3、刑法的规定应该怎样理解?...第四章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教学目的和要来:了解犯罪的一般概念和本质,清楚地认识和掌握我国刑法中犯罪的概念及其所揭示出的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实践意义。了解犯罪构成的变化和发展。掌握犯罪构成的概念和特征、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及其意义和作用。思考题:1、如何理解和把握社会危害性与刑事违法性的制约关系?2、刑事违法性与罪刑法定原则的关系是什么?3、如何认识犯罪构成各要件之间的关系?4、确定犯罪构成要件的标准是什么?5、犯罪构成是如何实现罪刑法定原则的?6、犯罪概念对犯罪构成有什么样的制约作用?7、犯罪构

4、成的基本功能和作用是什么?第五章犯罪客体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和掌握犯罪客体的概念、种类以及与犯罪对象的关系,认识犯罪客体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和作用。思考题:l、研究和确认犯罪客体的意义何在?2、犯罪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有怎样的关系?各自的意义是什么?3、如何正确理解和把握犯罪的直接客体?4、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是如何界定的?5、在一个犯罪中,应如何确定犯罪对象?6、犯罪对象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对犯罪的构成及刑事责任的承担有何影响?第六章犯罪客观方面教学目的和要求:明确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和内容,熟练掌握危害行为,理解

5、危害结果及因果关系。了解犯罪的方法、时间和地点在某些犯罪中的意义。充分认识客观方面以及危害行为、危害结果是行为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思考题;1、犯罪客观方面在犯罪构成中有哪些重要作用?2、为什么说危害行为是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3、不作为为何可以构成犯罪?4、不作为与作为的危害行为有哪些不同?5、应当如何认识刑法上的危害结果?...6、刑法上的因果关系对行为人负刑事责任有哪几个方面的影响?第七章犯罪主体教学目的和要求: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和范围,准确把握自然人主体的刑事责任能力及其影响因素,熟悉我国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

6、特定自然人责任能力的规定。理解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含义和意义。思考题:l、如何理解犯罪主体的概念?2、为什么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是自然人刑事责任的内容?3、刑事责任年龄与刑事责任能力的关系是什么?4、为什么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刑法要规定“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5、刑法为什么规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承担刑事责任”?6、特殊主体与一般主体的联系是什么?对定罪量刑有何影响?第八章犯罪主观方面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犯罪主观方面的概念、内容和特征,准确理解和牢固掌握故意和过失的概念、种类、特征及彼此间的界限,理解刑法上的意外事件,了

7、解犯罪目的与动机,刑法上的认识错误。思考题:l、故意犯罪和犯罪故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2、怎样理解犯罪故意的意识因素?3、如何理解间接故意中的“放任”?放任的主要有哪些表现?4、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有哪些区别?5、怎样理解疏忽大意过失中的“应当预见”?6、怎样理解过于自信过失中的“轻信可以避免”?7、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过失应当如何区别?8、为什么说犯罪目的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的犯罪中?9、不同的事实认识对刑事责任各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第九章正当行为教学目的和要求:了解排除犯罪性行为的基本含义、范围;充分认识正当防卫的意义,准确理

8、解我国刑法规定的正当防卫制度,正确把握正当防卫的成立条件和特殊形态、防卫过当、不当防卫行为及其刑事责任;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紧急避险的基本内容。思考题:l、如何理解正当行为?...2、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前提条件:“不法侵害正在进行”?3、如何理解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4。如何认定假想防卫、防卫不适时和挑拨防卫的刑事责任?5、对防卫过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