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74784
大小:203.55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5
《近十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的新进展new》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近十年来五四运动研究的新进展欧阳哲生赵倩长期以来,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新文化运动时期道德革命的走向;有学者着重论一个重点和热点问题。近十年来,随着学术研究视述了五四时期道德伦理革命的内容及其生成的直野的不断拓展,新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国接现实原因。陈方竞在《关于“道德主义”问题———内五四运动史研究日渐深入,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五四新文化(文学)运动中心的多重对话》(《鲁迅出版了一批研究专著,撰写了大量学术论文。为便研究月刊》2002年第1、2、3期)中,对五四新文化于了解五四运动史研究的最新进展,特对近十年运
2、动中“道德主义”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来国内五四运动史研究的热点问题及基本情况作研究者对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主要是从爱一简单介绍。国运动、启蒙运动、文艺复兴等角度进行诠释。近十年来,仍有学者从这些角度对五四运动的历史五四精神、五四传统的内涵及其历史意义意义进行了肯定。雷颐在《从“伦理”到契约———从“五四”看中国近代文化转型》(《民主与科学》民主与科学作为五四精神与五四传统的主要2006年第2期)一文中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倡导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一种观念、方法,还在一定者从“伦理”到“契约”的文化转换中发展出一种程度上发展成一种
3、主义,具有一定意识形态的作新的爱国主义话语,这种新话语,爱国而不排外,用,而这成为近十年来国内学者研究五四运动史且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而积极主张世界主义,是的热点问题之一,讨论十分热烈。罗志田在《走向十分难得的。张静如在《论五四精英与中国先进国学与史学的“赛先生”———五四前后中国人心目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共党史研究》2001年第4中的“科学”一例》(《近代史研究》2000年第3期)期)一文中认为五四时代是创新的时代,新文化一文中,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分析了五四时期科学运动倡导者高度的创新精神推动了当时社会的与国学之间的互动。
4、认为科学方法是国学研究存改造。汪晖从科学主义、科学世界观的角度对五在的有力基础,而“国故”则提供了具体治学对象。四启蒙进行了新解读,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与讨对五四科学思潮中出现的科学主义倾向,有学者论。他用“态度同一性”与“反抗绝望”解构五四启着重区分了五四科学思潮、科学主义思潮等概念,蒙,认为科学重建了现代和传统之间的延续性联有学者着重对科学主义的内涵、形成原因等进行系,科学世界观及其对个人、社会和政府的相关论述与评判,有学者则着重讨论其对五四文学、五设想逐渐被接受,成为建立现代民族国家和保障四民主观念等的影响。汪晖在《科
5、学话语共同体和个人权利的共同点。新文化运动的形成》(《学术月刊》2005年第7期)一文中,强调了五四时期科学话语的权威性,提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统文化用“科学话语共同体”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形成进行诠释,甚至认为其可以说是一个完整的世界观。近年来,学术界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传道德伦理革命也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组成部统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者将讨分,不少论者涉及了这一问题。有学者着重分析了论的重心逐渐转到争论最为热烈的儒学、孔子等38今日视点问题上,对“打到孔家店”、“激进全盘反传统”等命主要是在对儒家伦理蕴涵
6、的超时代性、超阶级性题进行了深入讨论。的合理内核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分析。有学者侧重对五四时期“全盘反传统”这一有学者在对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孔子观念认识进行反思,指出把五四新文化运动说成是全做系统梳理与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新文化运动倡盘否定传统文化的说法,是片面地将“三纲”为核导者对孔子与孔家店的批判主要集中在反对定心的儒家伦理道德夸大成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孔教为国教与批判封建伦理纲常,而并不反对孔进而提出了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细致的分层子本人。研究。有学者讨论了“整理国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学者分析了五四运动前后期新文化运动的
7、之间的关系,认为“整理国故”其本质与主流同五倡导者对传统文化态度的不同,即他们改变了全四新文化是一致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实面反传统的思路,主张在综合中西文化的基础上意义也作了积极肯定的评价。“再造文明”,其中包含着对中国传统资源的肯定。有学者从分析儒家的渊源流变入手区分了儒五四时期的人物、社会群体与阶层家、儒学、儒教三个概念。认为新文化运动反对孔教、反对强化儒学意识形态与其对儒家伦理的排学术界在对五四时期历史人物的研究,很多拒、对“礼教”的批判,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缺失侧重于陈独秀、胡适、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倡导者。对
8、陈独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其道德革命、宗教观等问题的讨论上;对胡适的研究则集中在文学革命、个人主义等问题的讨论上;对蔡元培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教育思想等问题上。学术界对梁启超、孙中山等人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突破。研究者不再简单地将梁启超作为保守主义者的代表,而是细致分析了他在五四时期思想的转变与新文化运动之间的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