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

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

ID:33971207

大小:62.51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9-03-02

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_第1页
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_第2页
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_第3页
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_第4页
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毕业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陇东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二〇一年月日论文题目近十年来依恋研究新进展中文摘要摘要: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随着研究的进步,依恋研究对象从儿童发展到了青少年、成人;从个体发展到了团体;从对人的依恋发展到地方依恋;从行为层面的分

2、析到对大脑机制研究。将依恋置于现实生态环境中,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是进一步准确理解依恋的研究方向。关键词:依恋;成人依恋;安全性依恋;地方依恋;团体依恋依恋,是我们与生活中特定的人的强烈的情感关系,和这些人交往我们感到愉快、兴奋。依恋一般被定义为婴儿和他的照顾者之间存在的一种特殊的感情关系。[1]依恋是儿童早期生活中最重要的社会关系,是幼儿心理正常发展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幼儿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以及对他人的信任感和对周围环境的认同感、安全感。本文中对依恋的定义更加广泛,从个体发展到了团体、地方。Bowlby的依恋理论认为:人类为了生存的需要而发展出的一种“进化的适应性”

3、的依恋系统,以寻求并保持与抚养着之间的亲密关系。[2]团体依恋可以定义为:团体成员之间在情感上存在的一种相互影响和相互依赖的心理状态。[3]心理学家对地方依恋的概念可以定义为:“个体与特定地方之间的积极情感纽带,其主要特征是个体表现出与该地方的接近倾向。”[4]一、依恋的分类及表现(一)依恋的分类最早Ainsworth采用“陌生情景法”,[5]根据儿童的安全程度将亲子依恋分为三大类,A类为安全型,B类为焦虑—回避型,C类为焦虑—反抗型。Georage,Kaplan,Main(1985)成人依恋访谈量表分数对成人的依恋分为:安全—自主型;不安全—忽视型;不安全—先占型;不安全—遗留型。[6]

4、(二)依恋的表现在婴幼儿期,研究表明:[7]母子安全依恋系数越高,幼儿越容易被同伴欢迎;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特殊情况下,母亲的敏感性行为都与子女依恋安全性高度相关。母亲对孩子过分忧虑、过分谨慎呵护,反而可能让孩子感到压迫、变得退缩、依赖、神经质、被动和胆怯,且直接影响到孩子对母亲的依恋行为倾向。母亲情绪化,对孩子的要求、反应不敏感,按自己的想法对待孩子,孩子可能倾向于母亲相对疏远。依恋行为的纵向研究中发现:回避型依恋儿童在以后的发展中容易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多为品行障碍、物质滥用、反社会人格;矛盾型依恋儿童容易表现出退缩行为,以情感障碍、分裂型人格障碍为主;混乱型依恋儿童被认为是最不安全

5、的高危儿童,常表现出回避型和矛盾型儿童的混合行为,他们发展的结果常常是产生许多行为问题和心理障碍。[7]在儿童中期,激发和终止儿童依恋行为的首要条件有所改变。由于依恋对象的可得性而不是身体接近性逐渐成为儿童依恋的固定目标,儿童对依恋对象的渴望和信念就成为激发和终止儿童依恋行为的重要条件;开始构建有关依恋对象的等级体系,比如父母、老师和同伴等。依恋系统的整合程度和概括水平更高。依恋行为更多的受内化的认知—情感控制,它的稳定性、抽象性有助于提高儿童依恋系统的整合程度和概括水平。[5]安全型依恋的青少年,个体有适当的亲和需要,与家人和朋友关系较为融合;情绪稳定,独立性强。反抗型依恋的青少年对亲和

6、性要求高,渴望得到家人和朋友的安慰;容易因为亲和性没有得到满足感到情感上的挫伤而陷入焦虑状态,对于他们来讲,对于亲和性的高要求和高焦虑正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向的表现。解体型依恋的青少年表现是比较没有亲和渴望,不易与人接近,因为对家人和朋友没有太大的亲和需要,所以他们在家人和朋友离开时焦虑感会较低。二、依恋的测量(一)陌生情景测验法Ainsworth在20世纪60年代,[9]首次用此方法来测量婴儿的依恋,是在一套标准事件过程中采用的综合测量方法,实验共有七个程序,每段时间均有3分钟,实验者通过单向玻璃进行观察,记录婴儿(12-18个月)在不同情景下的反应。“陌生情景”研究程序的诞生使得人们

7、开始关注依恋类型与个体行为发展之间的关系,但毕竟这些依恋行为是在陌生的实验室情景中观察到的,与现实生活必然会存在一定的距离。因而有一些研究者指出,陌生情景法的最大局限性就在于这种实验程序缺乏生态效度,因为它只能观察到在实验室的任务情景中儿童对母亲的依恋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与日常的家庭环境中的母子依恋行为有所不同。[10]而且,陌生情景不太适合测量两岁以上的婴儿依恋特征,他们已经习惯与抚养者短暂的分离,也比较习惯陌生人。(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