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70741
大小:106.50 KB
页数:26页
时间:2019-03-05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课笔记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听课笔记前言一、文化的涵义: 1、中国古代的文化: “文”:指的是各色交错的纹理,《易经》中首次提出。后来引申为文字、文章、修养、法律、条文、美德和德行。 “化”指的是(1)、教化 (2)、生成 (3)、造化 “文化”一词开始于西汉,是“以文教化”的意思。直到五四运动才与现代的文化的意识相同。 2、西方的文化他是人文的、宗教化的文化。 (1)、牛津字典的文化主要是栽培技术和生产技术。(2)、1971年英国的学者泰勒的《原始文化》一书中首次解释了文化一词为文化、知识、信仰、道德、法律、艺术和习俗以及个人
2、的作为与社会成员的复杂整体:强调作为精神文化的涵义,对后世的影响巨大。 (3)、1952年美国学者发表的《文化概念》一书中提出文化即是人类的行为产物又是人类行为的某种要素。 3、文化涵义: 《中国文化史断想》中提出夫人文化是:人与自然、主体与客体在实践中的对立和统一 自然不紧指的是自然界也包括人类自己,文化的实质性涵义就是“人化”或是“人类化”,是人类改自然逐步实现自己所产生的观念二.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 1、广义的文化学术界称为是大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物质文化即是人类运用
3、各种物质材料加工而成的器物、技术和非人格话的客观物 精神文化是虚体文化,是人类对自然进行加工改造够或者是在改造自己的过程中形成的用语言或文字符号表现的出来的精神、人格的主观东西 大文化的四层说:(按照形态文化学依次分类) (1)、物态文化层:指的是物体形态文化,属于实体文化。是人类物质生产活动和成果的总和,它是为了满足人们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要求为目的,反应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2)、制度文化层:所谓制度文化是指各种社会规范,规定了人民必需遵守的一些基本的制度,反应了一系列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3)、行为文化:
4、行为文化指的是行为模式,大多是人际关系中约定俗成的礼仪、民俗,风俗,常常以民俗、风俗的形态表现,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区特征 它的特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集体约定俗成,并反复履行 (二)、形式典型化,模式化 (三)、时间上一代传一代,具有延续性和稳定性 (4)、心态文化:所谓心态文化指的是价值观、审美情趣、思维方式、心理活动等,大致相当于社会意识,它分为社会心理(具有暂时性和流动性)和社会意识形态(经社会学家系统加工的,以物化形态固定下来,传播天下的社会意识) 总的来说:四个层次也不一定是分开的,它们也有交叉的情况
5、。2、狭义的文化: 狭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创造的一切观念和意思形态成果,它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组成的重要部分,又称为小文化。他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人民获得的能力三。中国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中国文化:中华民族根据自己的美学观点与思维模式在认识、,改造自然以及人民本身的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的全部成果。 (1)、“中国”在中国古代制的不是一个国家概念,而是一个地区概念,他泛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中国”在秦汉时期指的是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 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中国现有的版图为基础。 (2)、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
6、化的创始主体 (3)、中国传统文化有自己的特色 A.中国独特的语言文字,书法艺术 B.中国丰富的典籍 C.中国有惠及世界的古代科技 D.中国精彩缤纷的文学艺术 E.中国具有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凡是从西方传进中国的东西必须接受中国的检验,即中国化,才能够被中国人民所接受,那些不能够被中国化的西方文化则被挡在了中国门外。 F.中国文化具有完备的伦理道德 比如三纲五常 2、中国传统文化: 指的是鸦片战争以前的文化,它有6000年的历史四、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1、目的: (1)、中国
7、传统文化有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容,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更加准确认识我们民族自身 (2)、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创造美好的未来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有助于提高人文素质 人文教育以人类文明一切成果来教育青年一代,使其心灵得以净化,使其心灵得以完美,文化教育是知识的传授 2、意义: (1)、削弱或是取消人文教育,必使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下降,忽视人文教育会是大学生的心里失去平衡,会导致综合素质下降 (2)、削弱或是取消人文教育,会导致人与自然冲突加剧,会不利于社会的协调发展,
8、不利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3)、削弱或是取消人文教育,也不利于真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缺乏人文内涵的科学是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发展的,科学与人文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 (4)、中国传统文化触及中国的经济的发展: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