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70274
大小:3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5
《《故都的秋》教学参考——学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故都的秋》·学案学习要求一、了解文章“景”与“情”和谐统一的写作特点,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秋景中所寄托的感情。二、联系文中所写的五幅秋景图,进一步掌握散文“形”与“神”的关系。三、根据自己的主观色彩,有意识地选择几处景物,写几个片段。学习课时:二课时。学习步骤第一课时一、明确目标,温故知新,导人新课。问:当秋天来到之际,你感受到了什么?历代文人骚客笔下的“秋”又是怎样的情景呢?明确目标:整体感知欣赏层次是:初步弄清文章的脉络--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一一领悟文章的主旨及感情基调。二、尝试“整体感知”阅读实践,(-)初读文章,理清行文脉
2、落。1.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聚”,本文围绕“秋”,描写了哪些关于秋的景物?2.文章在刻意描绘的五种秋景之外,作者思路所及而且笔触点到的还有哪些内容?3.本文的结构是怎样的?(二)细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中景物的特征。欣赏、讨论。1.读罢全文,你认为作者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故都的秋?各具怎样的特点?2.纵观全文,用最简练的文字概括北国秋和南国秋的特点,文中为何多次提到南国之秋?(三)精读文章,深层把握作者的情感和文章主旨。欣赏、讨论、交流。1.故都秋的景物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作者为什么只选取了几处景物来写呢?2.作者分别从不同角度为我们描绘了秋花
3、、秋槐、秋蝉、秋雨和秋果五幅故都秋景,那么上述秋景的描绘,是以时间为序还是以空间为序呢?3.读罢全文,你认为郁达夫在文中是颂秋还是悲秋?三、师生共同总结“整体感知”这个阅读过程的规律,并达成共识。第二课时一、明确目标,导人新课。导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秋风秋雨愁煞人,寒窗独坐心如捣”。“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晚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些诗句在写景与抒情上有什么共同特点?郁达夫笔下故都的秋同样是清、静、悲凉的。那么,他是怎样把自己的“主观色彩”与“大自然的“客观色彩”合二
4、为一的呢?明确目标:揣摩领悟语言二、尝试进行“揣摩领悟语言”的欣赏性阅读训练。明确:“揣摩领悟语言”是在客观把握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对富有警策作用或者能够代表作者风格或者对文章主旨表达有决定作用的重点语句和语段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赏析,体会出其象征义、比喻义,寻觅出文章各部分之间在言情表意上的内在联系。选择重点语言,进行揣摩。1、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下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揣摩点:作者饱尝到了故都怎样别具一格的秋“味”?2.在北平即使不出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来住着,早晨起来,
5、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流对着像喇叭似的牵牛花(朝荣)的蓝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觉到十分的秋意。揣摩点:从这秋晨一景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主观色彩”(情绪)?3.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揣摩点:从这幅“落蕊图”中,你能品味出作者怎样的情感?4.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虫。揣摩点:对于这“衰弱的
6、残声”的秋蝉,作者称之为“家虫”为何意?5.在北国秋雨国中,作者特意加入了雨中“都市闲人”的对话,其用意何在?6.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揣摩点:作者在后文为什么强调“中国的文人”“与秋的关系特别深”?与其自身有何用意?7.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揣摩点:整篇文章,作者或议论,或抒情,或描写,都展示着一种感伤、忧郁而又清静、闲适的情绪,可却有这样的一个结尾,读后有何感受?8.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种半开
7、半醉的状态,在领略秋的过程中,是并不合适的。品评:秋与名花、美酒,在欣赏角度上有何不同之处?9.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品评:作者认为南国之秋与北国之秋最大的区别在哪个方面?能否用一个字来概括?而上句中的比喻又是从哪个角度入手的呢?三、品读文章。语调:舒缓、深厚、沉静、无奈。目标:要把郁达夫在特定的历史时期里,那种深远的忧虑和孤独的冷落,把渗透在故都秋色之中的淡淡的悲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四、能力迁移训练。阅读散文《秋天是一支红唇膏》,让学生对比两文在着色上的不同。思考:两文都是描写秋景
8、,为何两位作者选用通然不同特点底色作为各自的基调?秋天是一支红唇膏栗子珍落叶是秋天纵情舞蹈的红裙子。秋天是一支红唇膏。从瑰丽的晚霞里吹来的风,把季节的火焰吹进了山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