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人教四级第二单元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5、古诗两首教学要求:1、知识与技能(1)认识3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2)感情朗读,了解诗句的意思。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理解诗意,感悟诗歌的含义。(2)通过背诵积累知识。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全面看待问题,在人生路上要懂得不怕艰难,勇于开拓进取。教学重难点:1、感情朗读并背诵两首古诗。2、了解诗句的意思。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借助字典弄请词句的意思。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3、培养学生互助学习的能力。4、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2、1、引入新课师: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风景优美。同学们都知道哪些风景名胜,说说看。生说风景师:同学们说了不少,我也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师:听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生谈感想师:著名的北宋诗人苏轼在观赏了庐山后,写下至今仍为人们称颂的诗篇——《题西林壁》。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这首古诗。(板书诗题)二、讲解1、齐读古诗,检查预习情况。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2、范读古诗,讲读法。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
3、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愿意听老师按照这个规则朗诵一遍吗?现在请同学们在每句诗的停顿处用“/”作上标记15/15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生齐读古诗3、自由读诗,了解诗句的意思。(1)学生自由交流后汇报对诗意的理解。(2)师相机补充帮助了解。4、分析古诗结构,引导学生体会古诗所说的道理。师:看得出许多同学都想来朗诵,那就请同学们一起朗诵。但在朗诵这首诗时,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一般来说,古诗可分为两部分——所见和所感。同学们在朗诵时看看这首诗中哪一部分是写诗人看到的?哪一部分是写作者的感受的。((前两句是写诗人看到的,后两句写感受。)诗人向大家描述了他眼中的庐
4、山,可是诗人眼中的庐山却有不同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对此诗人是怎样解释的?(只缘身在此山中)为什么处于山中就看不清庐山的全貌呢?(提示:诗人站在庐山的正面,只能看到它的正面,而山是不是只有一个面呢?所以无论诗人从什么角度看庐山,都只能看到庐山的一个——部分)5、背诵师:下面请同学们背诵这首古诗。师检查背诵情况。三、总结师: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庐山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看到的庐山也不相同,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观察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样子会不同。四、结束师:请大家对照学习任务自己检查一下是不是都完成了。(出示学习要求)生检查。诗人苏轼通过观赏庐山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了解一个事物就必须全面
5、的进行观察,不能只看一面。其实,许多道理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中,希望同学们也做个有心人,从生活、学习中找道理,学道理。好吗?五、检查教学效果1、简述古诗《题西林壁》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和学习古诗的方法。2、背诵这首古诗。养成教育与安全教育课间请摆放好桌凳,注意安全。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诗中的名句.2、能借助词典等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诗中的词句,并根据需要搜集信息,扩大知识面.3、能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说出诗的大意,感悟诗的意境.4、能发表对诗的独特见解.5、学会一类生字豚.教学过程:一、学习"豚"教师读诗,学生边听边画出
6、一类生字豚注意:不要在"豚"的上面加点.学生查字典豚:小猪,也泛指猪.15/15学生到黑板前写生字,针对生字特点强调记忆.二,读诗,整体感知1、自由读,教师指导检查读诗情况.2、个别读.3、组内读,并在组内说说自己是怎么理解的.遇到不会的字查字典.4、完成课后练习1莫:不要浑:(1)水不清,污浊;(2)骂人糊涂,不明事理;(3)全,满:~身是汗(4)天然的本文指酒不清澈提问:你有哪些字还不太清楚具体意思?可以什么方法解决:查字典咨询老师同学讨论三、再读诗,感语交流仔细读诗,试着用自己的话或自己喜欢的方式交流自己的感受.重点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学习先抑后扬的写法
7、:山重水复疑无路—抑柳暗花明又一村—扬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四、熟读成诵采取小组竞赛,组内竞赛等不同方式背诵五、检查教学效果1、检查背诵情况:个人感情背诵组内背诵小组竞赛等不同形式。2、检查生字识记情况。3、检查对重点字,句的理解情况。六,作业搜集有关作者陆游的生平资料板书设计;题西林壁写景明理横看---成岭侧看---成峰远近高低---不同不识---真面目只缘---此山中赞美庐山奇景养成教育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