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120例研究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120例研究

ID:34339986

大小:53.95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5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120例研究_第1页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120例研究_第2页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120例研究_第3页
资源描述:

《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120例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120例研究【摘要】目的:开展彩超新技术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为手术治疗及病理结果诊断提供依据。方法:回顾120例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声像图资料,总结分析其影像表现。结果:120例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检出肿块86例,超声明确定位的符合率(87.5%)。结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中,以实性多见,其中以恶性为主,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基层医院首选及常规的检查方法。【关键词】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诊断【中图分类号】R7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673-01随着现代超声新技

2、术不断发展,彩超新技术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的良、恶性诊断及鉴别诊断广泛应用。我科对120例腹膜后占位性病变声像图特点与手术病理结果诊断符合率不断提高,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是基层医院首选及常规的检查方法。临床分析如下:1资料与方法我院于2007年1月〜2012年11月彩超新技术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患者120例,其中男85例,女35例;年龄12〜76岁,平均44岁。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或超声引导下穿剌活检确诊,48例经CT扫描,38例经MRI扫描,余以腹部包块待查就诊,此120例术前均经超声检查。2仪器与方法:使用仪器为MYLab50彩色超声仪,

3、所有患者均作腹部超声检查前的常规准备,检查时,患者先取仰卧位,检查有无肿块,肿块的位置、形态、大小、数目、边界、内部回声等情况。继之嘱病人深呼吸及变换体位,动态观察肿块与周围脏器和大血管的关系,再经彩超检查肿块血供和其周围血管的关系,必要时结合结合B-FI技术以及三维血管成像,补充检查血流信息。3结果120例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超声检出肿块106例,提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98例,误诊为胰头癌5例,肾上腺肿瘤3例,肝左叶肿瘤4例,超声明确定位的符合率87.5%(106/120)o其中超声明确提示特发性纤维化7例,脂肪肉瘤11例,淋巴管囊肿5例,

4、确诊率19.2%,余腹膜后占位性病变仅能以囊实性加以区别。4讨论腹膜后占位性病变中,以实性多见,其中又以恶性为主[1],原发性的肉瘤占一定数目,它们在声像图上的表现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例如实性的、低回声、边界清楚、形态不规划,可呈类圆形或分叶状,当内部有出血、灶性坏死、囊性变或钙化时,相应区域出现不规则的无回声或强回声,彩色检查这些肉瘤内部及周围血流信号丰富,尤其淋巴肉瘤血流极其丰富,这是因为肿瘤细胞能释放“肿瘤血管形成因子”(TAF),这种因子能促发内皮细胞增生,刺激毛细血管生长。腹膜后的良性肿瘤同样以实性多,以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纤

5、维瘤以及炎性肿块常见,而少见的腹膜后囊性间皮瘤和淋巴管囊肿在声像图上相似。在此值得说明的是目前仅二维彩超已不能满足诊断需要,很多病变的血流信号必须叠加立体的三维血流成像才能显示,因此,在没有三维血流或者灰阶血流的情况下,不要轻易诊断未见病变血流信号或病变少血供,从而减少误诊的发生。腹膜后占位性病变来源复杂,种类繁多,影像学定性有一定的困难,但超声以其实时、动态、迅速、反复的特点以及对软组织具有较高的分辨力,能确定肿块的囊实性且对少部分腹膜后肿瘤具有特异性表现,已被临床作为首选常规的检查,更适应于基层医院临床诊断。尤其是近年来开展的超声引

6、导下细针活检,具有术前确诊意义。患者不必冒剖腹探查的风险。另外,还应密切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如CT、MRI、X线造影等综合分析,可以显著提高超声对腹膜后占位性病变诊断的符合率。参考文献::1]周永昌,郭万学,等.超声医学.北京科学技术文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