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322690
大小:16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5
《南 京 市 人 口 发 展 报 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南京市2011年度人口发展报告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1年,我市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解决人口问题,加快推进人口服务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主要人口指标顺利完成,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关系总体趋于协调。一、2011年全市人口发展的概况1、主要人口发展指标顺利完成,人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出生性别比等人口主要发展指标达到省要求。人口经济生活、社会生活和生活环境等生活质量指标有较大上升空间,人的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见表一。表一主要人口发展指标完成情况序号指标名称2011年比2010年增长1人口自增率3.69‰1.12‰2
2、符合政策生育率98%持平3出生性别比108.81—0.144人均GDP(户籍)96573元/人11.07%5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00元13.7%6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13108元17.8%7全市新增就业人数20.97万人0.27万人8城镇登记失业率2.65%0.07%9社会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198.55万人次122.55万人次10城乡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13.16万人—0.29万人11人均预期寿命77.1岁0.5岁12在校大学生(不含研究生)71.57万人0.95万人13在校研究生9.28万人0.55万人14两院院士79人2人2、人口总量持续增长,流入
3、人口数量回升迅速。2011年末全市户籍人口636.36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69‰10,机械增长率‰,全市常住人口约为810.91万人,比2010年增长1.3%,其中人口总量前四位的区县为江宁、六合、浦口和鼓楼,依次为127.12万、98.33万、76.67万和76.62万。常住人口规模最少的是秦淮与建邺,依次为36.63万和38.97万,实现了年度规划人口总量控制目标(见图一)。2011年度我市流入人口为181.6万人,创造了自2005年以来流入人口规模的最高纪录,与2010年相比,流入人口增长率达到了20.34%(见图二),其中江南八区流入人口共计115.
4、60万人,占全部流入人口的63.66%。在各区县中,流入人口前四位的是江宁、栖霞、浦口和雨花台区,依次为33.16万人、26.75万人、18.63万人和17.38万人(见图三)。流入人口处于末位的是高淳与溧水,仅为1.4万人和3.89万人。境外人口达人,(主要来源于哪些国家,列举人口占前几位的国家)。流入人口中务工人口比重、服务人口比重和借读培训人口比重依次为53.7%、11.965和9.27%,三者合计占流入人口的75%,流入人口性别比为156,暂住一年以上人口比重超过4成,省内流入人口比重接近4成。图一2011年度全市各区县常住人口规模图二2005——201
5、1年全市流入人口规模变化10图三2011年度各区县流入人口规模3、城市中心人口进一步集聚,城镇化率略有提高。截至2010年末,南京市人口密度达到1215.23人/平方公里,虽低于北京、上海和广州,却是杭州的2.3倍。其中,江南八区土地面积占全市的12%,聚集着439.39万人的常住人口,占南京常住人口比重约55%,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5500人。郊县占全市的88%的面积,常住人口比重约4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619.78人。(见图四)从“六普”数据看,南京市鼓楼区人口密度高达每平方公里3.10万人,不仅高于杭州市人口密度最高的上城区(人口密度达1.91万人
6、/平方公里),甚至高于北京市包括新东城、新西城在内的核心区(人口密度为2.34万人/平方公里)。与全国人口密度最高的上海市(3631人/平方公里)相比,鼓楼区的人口密度虽低于虹口区(3.63万人/平方公里)、黄浦区(3.46万人/平方公里)、静安区(3.23万人/平方公里),仍高于卢湾区、长宁区等其他中心城区。城镇化率进一步提高。10在市委市政府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全市城镇化加速推进,城市竞争力整体快速提升。2011年南京市常住人口总量为810.91万人,比2010年末的800.76万人,增加了10.15万人;全市城镇人口所占比重即城镇化率为79.73%,比
7、2010年78.5%,提高了1.23个百分点。全市人口居职分离现象突出,人口集中居住在鼓楼、白下等几大片空间,而产业聚集在江宁、栖霞、浦口的开发区内,大规模人口在居住地与工作地的之间钟摆运动。图四2010年末各区县人口密度4、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家庭功能面临弱化。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由“五普”的8.24%升至9.20%,达73.61万人,列副省级城市第5位,老年人口抚养比位居第7。与尚未进入老龄化社会(65岁以上人口比重在7%以上)的深圳、厦门、广州等城市差距较大。(见图五)随着家庭小型化、离散化与空心化,我市家庭功能也面临着弱化,家庭人口规模由“五普”的
8、2.92人/户降至2.7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