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江水污染成因

湘江水污染成因

ID:34265965

大小:3.61 MB

页数:10页

时间:2019-03-04

湘江水污染成因_第1页
湘江水污染成因_第2页
湘江水污染成因_第3页
湘江水污染成因_第4页
湘江水污染成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湘江水污染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一、水污染成因分析:水污染是指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性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我们知道江河湖海有自然净化的功能,也就是说受到污染的江河湖海或其他水体,经过物理、化学和生物的作用,使排入水体的污染物的浓度随水体向下游流动而自然降低,重新使水体中的各项水质指标(如细菌、溶解氧、生化需氧量等)及河流生物群恢复正常的自然过程。该过程常以生物自净过程为主。但是水体的自净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只有在水体所受到的污染程度不超过其自身所具有的环境容量的时候,水体才能

2、发挥其自净作用,一旦所受的污染程度超过其自身的环境容量,水体将丧失自净能力,即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以前的样子。根据查阅相关书籍及网络上搜寻整理资料,我们对湘江流域水污染成因做出了总结,大致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等。1)一、工业三废排放仍然是影响湘江水质的主要因素人类生产活动造成的水体污染中,工业引起的水体污染最严重。如:工业废水,它含污染物多,成分复杂,不仅在水中不易净化,而且处理也比较困难。湖南山多,矿藏亦多。湖南省政府曾有官方数字称,在工业时代最需要的多种矿藏中,湖南的锑、钨、铋、雄黄、海泡石、重晶石、独居石储量均列全国第一,而锰、

3、钒、铼、芒硝、砷、高岭土,则居全国第二。建国初期,中央基于湖南地理位置和矿产资源的实际情况,决定把湖南作为资源开发的重点省份,主要做矿山的冶炼、化工产业。“一五”期间,毗邻省会长沙的株洲便被定为中国八大工业重点建设城市之一,紧接着,株洲冶炼集团(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集团(株洲化工厂)、株洲玻璃厂、株洲苎麻纺织印染厂、株洲选矿药剂厂……这些计划经济时代举足轻重的中央、省属骨干企业,竞相选址株洲,是因为它在湘江的长沙和湘潭的上游,交通运输比较便利。但依靠矿山的冶炼,湖南开足了马力,经济日益增长,但与此同时湘江的健康也每况愈下:1966年,污染严重的

4、湘江首度发出了预警——它首次被检出重金属超标,大多数人对此浑然不觉。1971年,湘江流域的衡阳首度出现因饮用水重金属严重超标而停供事件,亦开了中国首例。而湘江的负重在上世纪70年代后期进一步加剧。随着改革开放后经济浪潮的到来,污染不仅没有减弱,反而越发加剧。这很大程度归咎于失范的民间矿山采掘热。...在早期的湖南产业布局中,采选冶炼工业基本集中在株洲、衡阳等地,郴州还主要是矿产的原料供应地。即便由于坑道复杂、环境恶劣,但因有利可图,人们依然前仆后继。2002年至2007年间,全球的锌、铅、银以及铜等金属的价格出现了数倍涨幅,而郴州的民间采选矿达到

5、了巅峰。在临武县的三十六湾等矿区,几百座矿山和小选厂几乎一夜间出现。。。。。与失范的民间采掘相伴的是一系列令当地兴奋的数字。湖南省经贸委的一份统计显示,从2001年到2006年,湖南的有色金属产量从82万吨增长到142万吨,销售收入更是从124亿元激增到640亿元。位居上游的便利是可见的。而这些行业都具有“高耗水、高排污”特点,冶金、化工等行业大多依水而建数以千万吨计的冶炼、化工产品沿湘江而下,带动两岸经济,催生民间暴富神话,随之而下的,还有这一切的附属品——混杂着大量重金属的浊流,而绝大多数矿场、工厂对产生的这些污水废物,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湘江

6、,直接引起了湘江水资源的恶性污染。可以这么说:湘江的污染史,实际上也是湘江两岸的产业发展史,对于中国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带来的成效和代价,湘江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注脚。污染背后,既有历史包袱沉重、粗放式经营、科学技术落后等客观原因,也有长期以来高污染企业与当地政府之间“躲猫猫”似的拉锯战。这个问题如果不早日得以解决,那么湘江流域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将会越来越严重,而湘江流域的市民的生活也将大受影响。湖南湘江流域工业。...湘江水域大型工业产业分布1)农业污染危及陆生生态和水生生态平衡在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未经合理处置的对水资源的污染物

7、,农业污染具有位置、途径、数量不确定,随机性大,发布范围广,防治难度大等特点。其主要来源有两个方面:① 农村居民生活废物,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使用而流失的农药、化肥、残留在农田中的农用薄膜② 处置不当的农业畜禽粪便、恶臭气体以及不科学的水产养殖等产生的水体污染物。...湖南省是个农业大省,化肥、农药的施用,对农业的丰收和病虫的防治起到积极的作用,但也带来了明显的负效益;湖南省1996年的化肥施用量673万t,较1990年增长23.9%,每亩耕地平均用量138.5kg,用量在全国水平之上;因化肥施用不合理,其利用率仅为30%,大量氮素流入江河湖

8、泊,促进水域的富营养化,同时因土壤硝态氮和亚硝太氮的积累,是造成土壤板结的原因。农药的施用较之化肥,带来的后果更为突出,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