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写生》教案3

《风景写生》教案3

ID:34249542

大小:55.7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4

《风景写生》教案3_第1页
《风景写生》教案3_第2页
《风景写生》教案3_第3页
资源描述:

《《风景写生》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风景写生》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课可视为前两节课的延续,既可以作为“近大远小”的实践,又是对“线”造型能力的“举一反三”。而本课所增加的内容也一目了然一一取景框。在“学习要求”中虽然提到了自制取景框,但是,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取景框更为重要。这其实涉及“构图”问题。和“焦点透视”一样,其并不是要求学生常握的死知识,而是借助取景感受和体会“构图”对作品的重要意义。所以在“学习提示”屮特别强调“注意主体突出,线条组织疏密有序”。二、教学思路本课首先展示三幅不同题材的线描风景写生作品,然后引导学生如何进行景物的选収,最后展示学生的作品,出示学习要求和学习提示。在课后拓展中,展示了两幅创作风景作品

2、,意在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教师在新课导入屮运用抒情的音乐和美丽的风景给学生营造岀温馨的环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绘画热情,同时展示几幅线描风景写生的作品,让学生对线描风景写生绘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自然地引出课题。在新课讲授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理解在风景写生绘画中,应通过线的长短、粗细、曲直、疏密、轻重、刚柔的变化来处理画面,其次安排小组合作,共同研究取景框的制作方法以及在风景写生过程中取景框的使用方法,同吋引导学生利用取景框,将自己喜欢的风景有主次地进行绘画,在绘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取景以及线条的运用进行指导。在作品讲评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自评、同

3、学Z间的互评、以及教师的点评,使学生找到需要修改的地方并进行修改,使作品更完美。课后拓展环节主要体现了学科整合的教学理念,通过利用学生们对熟知的诗句、文学作品或者音乐的联想,进行绘画。三、教学建议(一)引导阶段教师:播放歌曲视频《乌苏里船歌》,让学生感受乌苏里江的美景。学生:听音乐,欣赏美景。教师:很多人也和同学们一样很喜欢家乡美丽的景色,老师这就有几张赵喜云老师的风景写生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看?(教师展示赵喜云老师的线描风景作品四幅,带领学生欣赏线描风景绘画作品)教师:这些风景画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们看出来了吗?学生:是用线的方法画出来的。教师:这些作品都运用了哪些线呢?学生:有直线、

4、曲线、弧线、折线……教师:这些简单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将美丽的风景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也用线描的方法画一画美丽的景色吧!(教师出示课题一一《风景写生》)(二)发展阶段1.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完成自学提示。(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岀示自学提示,学生阅读教材,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教师小结:通过学生的回答,讲解在绘画吋要灵活地运用线条,注意线条的轻重、疏密的排列,同时要注意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面对远处的景物要用较虚的线条,近处的景物线条则要实一些。2.小组合作:制作取景框。教师出示一张庞大的建筑群的图片,提出问题:当遇到这样多而繁杂的景物时,我们应如何绘画呢?学生:可以只画出英屮

5、的一部分。教师:面对很庞大很复杂的景物,我们绘画吋,对景物应进行取舍。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件法宝,有了这件法宝,我们就可以很容易地选取我们需要的景物了。(教师出示取景框,并将若干取景框分发到各小组)教师:下面请各小组成员研究一下取景框的制作方法,并进行制作,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快?教师补充:如果在野外写生,没有取景框,我们可以拇指和食指交叉成一个四边形,做一个临吋取景框。3.师生共同研究取景框的使用方法。教师小结:首先用取景框选取出最喜欢的一处风景,将最喜欢的建筑或者风景中的主要物体放在画面接近中间的位置,注意水平构图或者垂直构图时,景物的排列以及前后的遮挡关系。【教师展示风景以及画好的风景写

6、生作品(课件展示“风景1”“风景写生1”“风景2”“风景写生2”)14.课堂练习:下面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的风景图片,利用取景框进行取景,选自己最感兴趣的风景进行绘画,在绘画构图时应注意取舍,主体要突出。(三)展示与评价阶段展评:⑴自评一一谈谈自己选取了风景图片中的哪一部分景物,如何进行构图的。⑵互评一一谈谈作品的优点。(3)师评一一教师运用鼓励式的语言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或者提出修改意见。教师进行小结:只要你用心就能体会到,在我们的身边到处都有美丽的风景,希望同学们今后都能拿起画笔,将我们身边的美景表现出来!(四)拓展阶段请同学们在课下由文学描述或音乐展开联想,创作一幅风景画。四、评价建

7、议1.能否灵活地运用取景框进行绘画。2.能否自己构图,画一幅线描风景写生作品。3.能否运用美术语言对其他同学的作品做出评价。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