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46611
大小:4.18 MB
页数:59页
时间:2019-03-04
《基于数据挖掘恩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湖北中医药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论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湖北中医药大学或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加哆年s月I6日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本人完全了解湖北中医药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
2、文,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阕;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份内容,可以采用复印、缩印或其他手段保留学位论文;学校可以根据国家或湖北省有关部门的规定送交学位论文。同意《中国优秀博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的内容.同意授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人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论文作者签名:氽百逮导师摊:1找明五。声r月“日目录摘要⋯⋯⋯⋯⋯⋯⋯⋯⋯⋯⋯⋯⋯⋯⋯⋯⋯⋯IAbstract.....................................
3、.............J.J1.L缩略词表.⋯⋯⋯⋯⋯⋯⋯⋯⋯⋯⋯⋯⋯⋯⋯⋯..VI前言⋯⋯⋯⋯⋯⋯⋯⋯⋯⋯⋯⋯⋯⋯⋯⋯⋯..1再U吾⋯⋯⋯⋯⋯⋯⋯⋯⋯⋯⋯⋯⋯⋯⋯⋯⋯..1正文⋯⋯⋯⋯⋯⋯⋯⋯⋯⋯⋯⋯⋯⋯⋯⋯⋯⋯21.临床资料⋯⋯⋯⋯⋯⋯⋯⋯⋯⋯⋯⋯⋯⋯⋯⋯21.1资料来源⋯⋯⋯⋯⋯⋯⋯⋯⋯⋯⋯⋯⋯⋯.21.2资料筛选⋯⋯⋯⋯⋯⋯⋯⋯⋯⋯⋯⋯⋯⋯.22.研究方法⋯⋯⋯⋯⋯⋯⋯⋯⋯⋯⋯⋯⋯⋯⋯⋯22.1保存、处理原始资料⋯⋯⋯⋯⋯⋯⋯⋯⋯⋯⋯22.2数据预处理⋯⋯⋯⋯⋯⋯⋯⋯⋯⋯⋯⋯⋯..32.3
4、建立数据库⋯⋯⋯⋯⋯⋯⋯⋯⋯⋯⋯⋯⋯..33.结果⋯⋯⋯⋯⋯⋯⋯⋯⋯⋯⋯⋯⋯⋯⋯⋯⋯33.1一般特征⋯⋯⋯⋯⋯⋯⋯⋯⋯⋯⋯⋯⋯⋯.33.2证候分析⋯⋯⋯⋯⋯⋯⋯⋯⋯⋯⋯⋯⋯⋯.33.4数据挖掘⋯⋯⋯⋯⋯⋯⋯⋯⋯⋯⋯⋯⋯⋯123.5聚类分析结果讨论⋯⋯⋯⋯⋯⋯⋯⋯⋯⋯⋯.14讨论⋯⋯⋯⋯⋯⋯⋯⋯⋯⋯⋯⋯⋯⋯⋯⋯⋯..192.1数据挖掘结果讨论⋯⋯⋯⋯⋯⋯⋯⋯⋯⋯⋯⋯.192.1.1频数分析结果讨论⋯⋯⋯⋯⋯⋯⋯⋯⋯⋯..192.1.2聚类分析结果⋯⋯⋯⋯⋯⋯⋯⋯⋯⋯⋯⋯232.2导师临床经验挖掘⋯⋯⋯⋯
5、⋯⋯⋯⋯⋯⋯⋯⋯.242.3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总结中的必要性⋯⋯⋯⋯⋯..272.4数据挖掘在名老中医经验传承中所存在的问题⋯⋯⋯⋯.28结语⋯⋯⋯⋯⋯⋯⋯⋯⋯⋯⋯⋯⋯⋯⋯⋯⋯..29参考文献⋯⋯⋯⋯⋯⋯⋯⋯⋯⋯⋯⋯⋯⋯⋯⋯⋯30附录⋯⋯⋯⋯⋯⋯⋯⋯⋯⋯⋯⋯⋯⋯⋯⋯⋯..31附录1.文献综述⋯⋯⋯⋯⋯⋯⋯⋯⋯⋯⋯⋯⋯⋯311.中医对银屑病的研究综述⋯⋯⋯⋯⋯⋯⋯⋯⋯⋯⋯312.西医对银屑病的病因发病病机及临床研究进展⋯⋯⋯⋯⋯37参考文献⋯⋯⋯⋯⋯⋯⋯⋯⋯⋯⋯⋯⋯⋯⋯.43附录2银屑病的西医诊断标
6、准⋯⋯⋯⋯⋯⋯⋯⋯⋯⋯.47附录3银屑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标准⋯⋯⋯⋯⋯⋯⋯⋯⋯48附录4《银屑病病例报告表》⋯⋯⋯⋯⋯⋯⋯⋯⋯⋯.49致谢⋯⋯⋯⋯⋯⋯⋯⋯⋯⋯⋯⋯⋯⋯⋯⋯⋯.50摘要目的:本研究是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导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进行传承研究,以探寻导师治疗银屑病的证治规律,为中医药治疗本病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导师治疗银屑病的病案,对符合要求的病案进行原始数据的保存、整理,经初步数据处理后运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运用SPSSl6.0软件对银屑病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
7、象、证型、药物分类、药物归经进行频数分析。然后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对纳入病例中频次大于6的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寻求治疗银屑病的常用要对和药物聚合体,总结导师治疗银屑病的临床经验。多士甲耋口7I≮数据挖掘的结果:(1)频数分析结果:本研究所纳入的病例中,出现频率最高的症状、体征依次为:白色鳞屑、斑疹、丘疹、瘙痒、口干、烦躁、束状发、便于、尿黄,舌质红、舌质暗红、舌质淡红、舌质紫红,苔黄、苔薄黄、苔黄腻、薄白,脉滑数、脉涩、脉细、脉细涩;辩证分析中,以血热证为主,频率为31.40%,其次为血瘀证、血虚风燥证,
8、其频率分别为25.12%、21.74%,在本次收集到的207例病例资料的处方中,得到的药物总频数为3728次,其中使用频率在前30味中药,频次均在50次以上,累计频率达到94.3%,是治疗银屑病的核心药物,药物归经以足厥阴肝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阴心经为主;药类、药性、药味分别以清热类(44.23%)、活血化瘀(15.83%)、解表药(10.14%)为主和寒性(56%)、苦味(36.23%)药物为主。(2)聚类分析结果:本研究对频数在50以上的30种药物进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