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技巧]

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技巧]

ID:34244427

大小:60.08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技巧]_第1页
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技巧]_第2页
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技巧]_第3页
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技巧]_第4页
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技巧]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技巧]》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浅谈培养战略思维和战略意识的方法谈论战略问题是一个大话题,这不是人人都能理解得透的。我在上海教书期间,从众老师那里得来一条经验,即传授知识要化繁入简,把复杂的命题以浅显易懂的方式讲解清楚。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中形容一个人学识能力超凡出众时,经常说此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通”。在古时候,上知天文很难。古时候不像现在有卫星环绕在地球上空,地面一切尽收眼底,天文气象可早先预知。在古时候,那真是天有不测风云。而对地理则不同,只要你迈开双脚去旅游去探测,各地的山川河流、人俗物产就会知晓透彻。因此,这里我就从地理角度分析培养战略思维的方法。以下举三个例子。其一,当然是

2、妇孺皆知的三国诸葛亮的隆中对“未出茅庐,而知三分天下”。在遇到诸葛亮之前,刘备东投西靠,想尽了一切办法,都无法取得一个立足之地,空有宏大抱负,却不知如何去实现。诸葛亮向他建言:北方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匕统一了北方,此诚不可与之争锋。而东吴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亦不可与之为敌。而西面荆州的刘表汉中的张鲁益州的刘璋皆碌碌之辈,可取而代之,与曹操孙权形成三足鼎立之势。此言既出,刘备茅塞顿开,心中终于有了蓝图,从此事业有了目标。诸葛亮的隆中对就是最好的地理意义上的战略思维。另外,诸葛亮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上知天文的智慧人士,他在赤壁大战中借东风可谓是古代知天文的第一人。其二,我想

3、例举两首诗,一首崔颠的《黄鹤楼》,另一首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题,但视角却迥然不同。我们先看崔颜的《黄鹤楼》,头四句“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颍的绝妙之处是把固态的,静止不动的楼写活了,独具匠心。以至于后来,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感叹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颜题诗在上头。”我们再来看看范仲淹的独到之处。同样也是写固态的,静止不动的楼。诗的开头“予观夫巴陵胜况,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这里有两个关键字“大观”。范仲淹不是就楼写楼,而是象鸟一样飞到岳阳

4、楼的半空中俯瞰岳阳楼,分析岳阳楼所处的地理人文环境,从中我们可以领略到范仲淹广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岳阳楼记》的结尾是这样的:“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想问您,如果您居庙堂之高,可曾忧虑过处江湖之远的民众;如果您处江湖之远,可曾为居庙堂之高的君主忧虑过。这才是以天下为己任。这种天下意识就是战略意识。其三,我想举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片段(1946-1949)。大家都知道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我想以倒推法分析这段历史。1948・1949年是国共军队大决战年,双方都没有必胜的实力,

5、都处于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的局面,而最后中共智胜一筹,赢得了胜利。我建议有心人去多看看中央电视台90年代拍摄的电影大决战三部曲《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这三部曲电影拍得极其细致,百看不厌,清晰的分析了敌我双方用谋力战的全过程。我对国共内战的历史了解得不算少,但有一天,我翻开了《毛泽东选集》第四卷,读到毛泽东为三大战役亲拟的三份电报时,惊讶惊喜非常。我建议大家结合历史去认真读《毛泽东选集》,体会一下战略家毛泽东是如何“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的。谈到三大战役,我有这种思考。自从1927年,中共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起,毛泽东带兵都是以游击战运动战为主,中共是怎样发展

6、到大兵团决战的?我来分析一下这个转变过程。1946年,国民党发动内战,全面进攻解放区,由于中共的有效应对,敌人失败了。于是,国民党采取了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策略。当时一野彭德怀三野陈粟都只有几万兵马,却要面对敌人十几倍的兵力,压力很大可想而知。1947年,毛泽东命令黄河以北的刘邓大军南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向敌人进攻,以达到吸引进攻陕北和山东的国民党军队,减轻这两个解放区的压力。1947年8月,刘邓大军以10万人南渡黄河,进行了羊山集战役,然后渡过黄泛区,进入大别山。这里要重点强调一点,在渡过黄泛区时,刘邓大军把重武器都炸毁了,轻装进入大别山。在以后的战斗中,刘

7、邓大军不能进行攻坚战,被围困在大别山,没有起到吸引牵制消灭敌人的作用。鉴于这一事实,1947年底,毛泽东又想命令粟裕率领山东解放区两三个主力纵队,再次千里跃进江南,去打游击,牵制敌人。这一次历史的转折点出现了。粟裕表示中央的决定我服从,但我有不同看法,分兵去打游击,不如在中原集中兵力打大仗。粟裕曾发过一份几千言的《子养电》表达自己的思考。他说集中兵力打大仗,在战斗中壮大自己,过去我们一次战役只能歼敌一万、二万、三万,今后我们可以一次歼敌十万、二十万、三十万。处于后方的毛泽东不甚了解前线情况变化,他很惊讶,经过粟裕的据理力争,毛泽东同意了留在中原打大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