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

ID:34236744

大小:61.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4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_第1页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_第2页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_第3页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_第4页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_第5页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_第6页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_第7页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_第8页
资源描述:

《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大学语文论文试论《夷坚志》中的涉梦故事○罗青青摘要:梦既是一种生理现象,又是一种心理现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因而,梦常常为文学家所青睐,或用以表达思想感情,或用以折射现实,或用以反映社会意识。《夷坚志》作为宋代笔记小说的代表,内容包罗万象,涉及宋代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的涉梦故事丰富多彩。主要分为三类:一是生死祸福、穷达荣辱的预言者,即预言梦;二是人与神灵、精灵的沟通者,即通灵梦;三是人间与冥界的连接者,即入冥梦。试图从这三类梦故事来分析宋代科举对世人的影响、宋代宗教信仰的世俗化,等等。关键词:夷坚志预言梦通灵梦入冥梦一、生死祸福、穷达荣辱的预言

2、者——预言梦弗洛伊德认为,原始时代人们深信梦与超自然的存在有密切的关系,一切梦均来自他们所信仰的鬼神所发的启示。又因为神能知过去晓未来,那么,梦就必然有了预言的作用。《夷坚志》涉梦故事中体现梦预言性的作品可分为两类:一是关于生死祸福的梦。死生是人生之大事,受佛教三界六道、因果轮回等思想的影响,人们渴望了解前世、今生、来世,寿命之长短,来世托生等相关内容。《夷坚志》中有不少关于梦死期的故事,反映了离乱社会,人们对死亡的恐惧。二是关于科举仕途的梦。科举取士制度自隋建立以来,经唐代的改革,至宋代已日臻完善,为读书士人尤其是寒门子弟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他们借此跻身庙堂。读书士子埋首

3、苦读、皓首穷经以期“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因此,他们极其在意科考结果,这种心理必定在梦中有所体现。于是便有了种种与科举仕途有关的梦境。(一)生死祸福梦对生的追求是人类的自然本能,这也导致人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是人们最永恒的恐惧,潜藏在人们的潜意识中,因而出现了许多与生死相关的梦。宋代由于受到外族的不断侵扰,外患频仍,人们朝不保夕,死亡时时威胁着他们,更加剧了人们对死亡的恐惧,这种恐惧意识形成于梦寐,就产生了大量的梦见死期即预言死亡的故事。如《夷坚支戌卷一·陈公任》,陈公任是福州长乐县的巨商,一天他的妾梦见有人在他家墙上写“陈公任今年四月初七日主恶死”[1],其妾

4、将梦告诉其他人,墙上却并没有字,于是都不敢告诉陈公任,后陈公任四月往浙江买布,然而“船师报船无故而自拆”,其他人“觉如有人拥其背至岸”而陈公任与仲立因留恋财货而死于波中,正是初七夜。一方面突出宋代商品经济逐渐发展起来,陈作为商人贪财好利的本性,另一方面也写出死亡有期,冥冥之中似乎有某种力量在控制,不可抗拒。还有一类故事,主人公梦见自己将死,却因为自己的孝举而感动天神,从而获免死罪,如《夷坚甲志卷二十·盐官孝妇》张氏梦见神人以前生之事责问她,并告诉其明日将被雷击死,张氏担心婆婆年老,不能经受惊吓,于是站立到屋外的桑树之下,张氏的这一善念被天神知道,于是赦免其死罪,并嘱咐其行善

5、并告诉世人。佛教中有身、口、意三业,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意”,也即“心”,而心中所想也是业因。张氏得知自己将被雷击死,心生孝念,而免受报。善不仅仅是表现在行为上,表现在意念上的善更为重要。佛家认为,无论是善念还是恶念都会成为业因,成为人们因果报应的依据。(二)穷达荣辱之梦我国科举取士制度从隋唐至宋,已日臻完善。宋朝统治者重文轻武,试图通过科举为国家选拔人才。虽然科举制度已日渐完善,但是读书士子也越来越多,每次科举取士的解额是一定的,因而竞争越来越大,科举可谓赚得英雄尽白头。随着封建统治者中央集权的加强,已经进入官僚阶层的士子,其命运仍然掌握在最高统治者手里。因而,无论是汲汲

6、于进入官僚阶层的士子还是已处于官僚阶层的士子,他们都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却又渴望知道自己的命运,于是产生了种种与科举仕途有关的梦幻。《夷坚志》中所记载的科举仕途梦在文本涉梦故事中占绝对地位。有梦见中举或落第原因的,也有梦见与科举息息相关的事物的,如报榜人、科举试题等。梦见中举或落第原因,如《夷坚甲志卷五·许叔微》许叔微家贫,梦人云“汝欲登科,须积阴德”。许叔微习医救人,后来果然中第。再如《夷坚支甲卷七·罗维藩》因罗维藩家比杜申家亏了二十八年阴德,因此科考的名次在杜申之下二十八名。“宋代儒、释、道三家在历经两晋南北朝和隋唐五代时期的两次大融合之后,逐渐实现了精神上的相融。在因

7、果报应观念上,儒道佛三家表现出了共同的姿态。”[2](P21)也即“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思想,积德行善积阴德与士子中举有密切关系。考试内容应是读书士子最为关心的。知道考试内容就能提前做好准备,考中的几率就会更大。由于考试制度越来越完善,现实中人们根本无法预知考试内容,于是借助于神的灵通得以知晓考试内容。如《夷坚甲志卷十三·傅世修梦》会稽人傅世修乡举没中,却梦见参加省试,省试题目为《德隆则晷星赋》。第二天又做了同样的梦,且梦见了考试卷。三年后乡贡,参加省试,省试题目为《天子以德为车赋》,自己根据梦中的内容来判断,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