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精选

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精选

ID:34212294

大小:314.00 KB

页数:74页

时间:2019-03-04

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精选_第1页
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精选_第2页
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精选_第3页
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精选_第4页
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精选_第5页
资源描述:

《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精选》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比较文学教案成慧芳[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比较文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和作用本课程是高等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中文教育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之一,也是国家教委确立的本科院校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主干课程之一。它包括“世界文学”和“比较文学”两大部分。该课程在汉语言专业中主要作用是使学生了解世界文学的发展脉络,宏观把握世界文学发展史,并把中国文学放在世界文学的总格局中去考察。从而对中国文学和世界文学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二、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课堂讲授和课外自学,使学生掌握本课程教材上的所有重要内容,完成规定的作业

2、,通过相应的考试。具体而言,讲授该课程,一是要让学生大致了解世界文学(包括欧美文学和亚非文学)概貌及其发展历史与规律,掌握重要作家作品以及主要理论与文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分析、评价作品的能力;二是通过比较文学知识的讲授,使学生逐渐形成比较视野,了解并掌握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在对本国和本民族文学以及世界文学的宏观考察中探求和发现新的课题。本课程的基本要求是:1、点面结合,详略得当。既要涵盖较广的知识面,又要注重文学的形象和生动性。2、坚持正确的批评标准。以辩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

3、评价作家作品,坚持批评地继承的原则,剔除糟粕,吸取精华;3、多读作品。读作品是学习本课程的前提。名著名篇要细读,同时还要求博览,这对本课程来说尤为重要。4、注重本课程的论文写作实践。三、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既是学习《文艺美学》﹑《文学理论》等课的基础,又是对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问题的进一步拓宽与探讨,因此,与这类课程关系最为密切。此外,学习世界文学目的是为了更好、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本国和本民族文学,因此,该课程也与中国文学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四、基本内容和学时分配主要讲授比较文

4、学的基本知识和中西比较文学。(共36学时)(1)本体论:什么是比较文学………………………………………………………(4学时)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的学理要求(2)发展论:比较文学的学科生成与发展…………………………………………(2学时)比较文学的“史前史”;比较文学学科的生成;探索和发展中的比较文学(3)学派论:比较文学研究的流派及特征…………………………………………(2学时)“法国学派”;“美国学派”;“中国学派”(4)方法论: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及方法论………………………………………(8学时)“影响研究

5、”及方法类型:流传学;渊源学;媒介学;译介学;形象学“平行研究”及方法类型:主题学;题材学;类型学;文体学“阐发研究”及方法类型:比较诗学;跨学科研究(5)范例论:中西比较文学………………………………………………………(18学时)中西诗学比较:中西诗学的总体观照;中西诗学范畴体系;中西诗学范畴比较中西神话比较:中西神话异同;中西主神神话;中西英雄神话;中西女神神话;中西洪水神话。中西诗歌比较:中西诗歌传统;中西诗歌情趣;中西诗歌风格;中西诗歌表达中西小说比较:中西小说传统;中西小说的文化精神;中西小说之表达中西戏剧比较:中西

6、戏剧传统;中西戏剧美学特征;中西悲剧观;中西喜剧观五、习题与大作业1、什么是比较文学?2、你对中西文化差异的认识。3、典型与意境。4、中西抒情诗歌的异同。5、红颜祸水”在中西神话中的体现。6、世界三大表演体系比较。7、中西小说在人物形象方面的异同六、教材及参考书教材:1、乐黛云《比较文学原理新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8月第1版,2003年第5次印刷。2、张铁夫等《新编比较文学教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7年8第1版,第1次印刷。参考书目:1、杨乃乔,《比较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第1版,第1次印刷。

7、2、邓楠等《中西比较文学》,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年10月第1版,第1次印刷。目录第一讲比较文学原理(一)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第二讲比较文学原理(二)比较文学的学理要求第三讲比较文学的学科生成与发展第四讲比较文学的流派介绍第五讲比较文学方法论(一)影响研究第六讲比较文学方法论(二)平行研究第七讲比较文学方法论(三)阐发研究第八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诗学(一)第九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诗学(二)第十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神话(一)第十一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神话(二)第十二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诗歌(一)第十三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诗歌(二)第十四

8、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小说(一)第十五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小说(二)第十六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戏剧(一)第十七讲比较视阈下的中西戏剧(二)课堂考查第一讲比较文学的定义及学科特征教学目的及要求:掌握比较文学的定义;了解比较文学与文学比较的区别;弄清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是比较文学的学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