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212085
大小:43.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4
《加息真的是治愈通胀的良方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加息真的是治愈通胀的良方吗?石家庄市商业银行贺毅最近在华尔街日报中文网站上看到一篇名为《中国与核心通货膨胀》的文章。文中就中国目前的通胀问题与70年代的美国进行了比较,并对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专家对通胀的看法和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批驳。文中这样引述专家的观点:“由于毕竟高通胀率很大程度上是由食品和能源价格的上涨所引起,此类价格反映出的‘结构性’势力超出了国内宏观稳定政策的调控范围。因此中国不应对最近的高通货膨胀率反应过度。”该文章作者认为:“类似的建议曾令Fed在政策决策上犯了一个严重错误。时间常常会令我们好了伤疤忘
2、了疼。不过我不会忘记上世纪70年代美国发生的恶性通货膨胀。如今专家们给中国提出的建议和几十年前Fed采纳的建议如出一辙。”“当前中国面临的宏观经济状况在很多方面都与70年代早期的美国有‘惊人的相似’。而当时的Fed不但没有慎重考虑实际利率的概念,而且也没有认识到通货膨胀预期会对以后价格的上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不得不将联邦基金利率上调至19%,以遏制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率以及通货膨胀预期。”最后作者“语重心长”的给出建议:“去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增幅超过11%,工业产值增加了近17%,面对仍旧处于‘
3、白热化’状态的中国经济,正确评估通胀危险已是迫在眉睫。经济过热只会使初显恶化态势的通胀预期进一步恶化。央行越早采取决定性的措施,情况就会越好。即便是在国外需求锐减可能导致中国出口增长减慢的时候,这一点依然无庸置疑。”文中提出的现实确实很严峻,高通胀的后果也确实很严重。但读过此文之后,我们不禁要问:实际利率为正就能解决当前中国经济的问题吗?加息真的是治愈通胀的良方吗?就像治病要针对病根,要想治愈通胀还要看清它的“病根”。我们认为本轮通胀是由于美元泛滥引起的全球流动性过剩和中国经济的“冷热失横”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来看流
4、动性过剩。说到流动性过剩就不得不提到美国次债危机。上世纪70年代初,布雷顿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廉价美元被大量制造,可以说从那时起流动性就已经了开始泛滥,由此引发了《中国与核心通货膨胀》一文中提到的美国70年代初的通货膨胀,为了吸收过剩的美元流动性,美国的银行家们发明了“金融衍生产品”这个玩意,资产支持债券就是这个时期的产物。从根本上看,是“金融衍生产品”吸收了过剩的流动性,从而抑制了当时美国的通胀,而不是什么正利率或者“19%”。随着2006年美国房价的下跌,大量信用等级较差且担保较弱的所谓“次级类”贷款发生了
5、坏账,由此引发次级债危机,原来被暂时吸收的过剩流动性就像潘多拉盒子中被封住的魔鬼再次被释放,由此引发了全球流动性的泛滥。美联储宣称的美国因次债危机引起美国国内流动性不足,其实只不过是为大财团的兼并收购行为所施的障眼法。刚刚发生的美联储大股东摩根大通廉价收购贝尔斯通为他们的惯用伎俩提供了很好的注脚。美国经济的问题根本不是流动性不足的问题,恰恰相反是流动性过剩,君不见美国的银行家们又在着手开发设计吸收流动性的新的金融衍生品了。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越来越紧密的融合,中国不可避免的陷入了流动性过剩的泥潭。长期贸易顺差和通过
6、各种渠道流入中国的热钱引起的资本项目顺差,这两个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就是大量流入中国的外币推动着中国的中央银行增发大量本币,出现“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可以说,这是引发本轮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然后我们看看中国经济的“冷热失衡”现象。大量的人力、财力从农业、中小生产制造企业这些过“冷”的行业涌入房地产行业、高速公路大桥等基础建设行业,大中型国企,以及股票市场这些“热”的行业,由此引起的过“冷”部门生产热情不足和过“热”部门流动性过剩的“冷热失衡”是本轮国内物价上涨的另一原因。众所周知,本轮国内通货膨胀的导火线是20
7、07年猪肉价格的大幅上涨,随后,蛋、奶、食用油以及粮食等食品价格成为本轮价格上涨的主力。这种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其根本原因在于近年来人们对农业的冷落。统计数据显示:仅从1997年到2002年,我国的耕地净减少了6164万亩,平均每年减少1200多万亩,其中相当部分是人为撂荒。“谷贱伤农”,因为养猪、种地不挣钱,大量的农村劳动力离开土地涌向城市打工挣钱,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潮就是一个佐证。加之2007年部分地区爆发的“蓝耳病”疫情和由于国际大豆、玉米等价格上涨引起的饲料价格上涨,从而直接导致了这些产品价格上涨。进入2007
8、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每桶由06年初的30美元飙升到2008年3月13日的110.20美元;铁矿石价格2007年上调19%,2008年上调65%……并由此引发了水、电、煤公用事业和服务以及其它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这些由上游产品价格的上涨最终传导给下游中小生产企业,最终导致了全面的物价上涨。面对原本就需求不旺盛的国内市场,更多的企业选择了将原本应用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