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

ID:34190749

大小:70.0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9-03-04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_第1页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_第2页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_第3页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_第4页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基本共识近十年来以化疗为主的治疗手段并未使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获得突破性进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肺癌的分子靶向治疗研究不断深入,其中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和肿瘤血管生成作为靶点的药物为主,许多新靶点的药物也在研发中,部分药物已经在晚期NSCLC治疗中显示出较好的临床疗效。下面就非小细胞肺癌分子靶向药物(moleculartargetedagent)治疗的基本共识作一扼要叙述。一、分子靶向药物治疗的靶点(一)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1、表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系统人

2、EGF受体家族由4个成员组成,分别称为HER1(EGFR/erbB1)、HER2(Neu/erbB2)、HER3(erbB3)和HER4(erbB4),均定位于细胞膜上。其中,HER1即EGFR与肺癌关系最为密切。EGFR的配体包括EGF、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growthfactor,TGF)和二性调节素(amphiregulinAR)等。EGFR与配体结合后发生聚合,形成二聚体,蛋白质构象发生改变,激活胞内的酪氨酸激酶,结合一个ATP分子使自身酪氨酸残基发生磷酸化,随即启动一系列下游的信号通路,引起一系列相关基因活化,导致肿瘤细胞持

3、续增殖,凋亡抑制。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就是通过与细胞内的ATP竞争性结合酪氨酸激酶催化结构域的ATP结合位点,从而抑制酪氨酸磷酸化,阻断受体下游信号通路的传导,抑制肿瘤细胞增殖,实现靶向治疗。2、EGFR与肺癌43%~89%NSCLC患者肺癌组织标本中检测到EGFR表达或高表达,且EGFR表达高的病例进展较快,放化疗不敏感及预后差,因此多种药物均是针对此靶点[2],并在临床试验或临床应用中取得较好疗效。在肺癌各组织类型中,鳞癌的EGFR表达最高,阳性率达80%左右;其次为腺鳞癌和腺癌,阳性率为30-50%,小细胞肺癌一般不表达EGF

4、R。鳞癌EGFR表达高但鳞癌对EGFR-TKI反应最低,原因是EGFR的表达与TKI的疗效无相关性,TKI治疗晚期NSCLC的疗效优势主要体现在EGFR基因突变和基因扩增的患者中。研究表明,EGFR突变型患者有效率约50-80%,EGFR野生型有效率仅10-15%,对于首选吉非替尼或厄洛替尼治疗的EGFR突变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位生存期可达23个月以上[3]。因此,NCCN指南推荐TKI(包括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作为晚期NSCLC患者一线治疗时,必须检测EGFR是否有基因突变。大量的研究显示,约有20%的NSCLC患者伴有EGFR基因突变,其中腺癌患

5、者的突变率在44-55%,不吸烟患者的突变率在51-68%,女性患者的突变率在44-62%,日本患者的突变率在30-44%,中国台湾患者的突变率在30-50%;吸烟患者的突变率10%,男性患者的突变率在14%,在西方国家患者的发病率约10%[4-8]。鉴于腺癌、不吸烟、女性、东方人的EGFR突变率高,此类人群被称为适用EGFR-TKI的“优势人群”。EGFR基因位于人第7号染色体短臂7p12-p14区,由28个外显子组成,约192kb,这些外显子转录形成约5.6kbRNA,后者编码分子质量为170kD(由121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EGFR蛋白。EGF

6、R的变异位点主要位于18-21外显子,最常见的突变为第21外显子(L858R)第858个氨基酸由亮氨酸变成精氨酸,以及第19外显子的框架缺失。外显子19缺失,外显子21突变(L861Q)及外显子18突变(GT19X),与肿瘤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的敏感度有重要关系[9-12]。鉴于EGFR突变对TKI疗效的预测作用,最近的TORCH试验提示,晚期非鳞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进行EGFR突变检测[13]。3、EGFR基因突变的检测EGFR突变的检测方法:检测方法比较多,说明各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但总体上都有不令人满意的地方。直接测序法是目前EG

7、FR突变检测的“金标准”,不仅能检测已知的突变,而且能检测出既往未发现的突变,但缺点是比较耗时、步骤繁琐,重点是其敏感度低,只有在突变的DNA占了总DNA的25%以上时,突变才比较容易检测出来。因此,有其他不同的方法用于EGFR突变的检测,如定点突变的PCR法(mutation-specificPCR、mutant-enrichedPCR)、核酸肽锁核酸(peptidenucleicacid-lockednucleicacid,PNA-LNA)的聚合酶链式反应、PCR—TaqMan、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法、荧光原位杂交法(FISH)等[14]

8、。(二)肿瘤血管生成血管生成对大多数实体瘤的生长和转移是至关重要的,抑制血管生成是控制肿瘤生长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