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3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3

ID:34190045

大小:36.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9-03-04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3_第1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3_第2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3_第3页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3_第4页
资源描述: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3》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科学小品既有科学性、又有文学情趣的特点。2.1、学习本文先主后次,由表及里,从实到虚的说明顺序,并了解其作用。3.领会本文准确地运用语言和引用古代诗文加强说明效果。教学设想本课内容容易把握,要点是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以及文章文学情趣的分析和理解,前两点宜采用教师质疑,学生思考、讨论、作答,教师予以评析、明确的方式进行;关于文学情趣这一点,略有难度,宜主要以教师讲析为主。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解题:荔枝是一种人们喜欢的水果,也是文人墨客喜欢描摹的对象。

2、苏轼有诗云:“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唐代杜牧诗云:“长安回望诱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则是一篇科学小品,它属于说明文。所谓小品就是随笔之类的小文章,科学小品则是介绍科学常识的文艺性说明文,既有很强的科学性,又有一定的文学情趣。从题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都可以看出这一特点,这是明朝陈辉《荔枝》诗中的句子。用古诗命题蕴藉含蓄,引人入胜。此题内涵丰富,产地南州,泛指我国南部地区;成熟的季节六月(公历七月);鲜果的色彩丹,绚丽如丹

3、。突出了荔枝生态的主要特点产地、成熟期、颜色。充满诗情画意,而且引古诗为题,也与全篇广泛引证的风格统一起来。2.作者简介:贾祖璋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科普作家。他创作、编写、翻译了二十九部生物学著作。现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贾祖章先生虽已八旬有余,但他人老心不老,现在终日伏案著述,陆续写出了许多优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都选自他的《生物学碎锦》。二、自读思考1.理清文章写作思路,编写本文的结构提纲。2.探究作者说明的技巧。三、讨论明确1.全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1-10节)主

4、要说明荔枝的形态和果实特点。第一节引述白居易《荔枝图序》引出说明对象;2-5节主要写荔枝的外部形态:荔枝外壳构造,荔枝外壳的颜色,荔枝的形状,荔枝的大小及重量。6-10节写荔枝的果实。从荔枝的壳膜,荔枝的果肉,荔枝的特性,荔枝的果核几方面写。最后还写到了荔枝花。第二部分(11-13节)主要介绍荔枝的生产情况。从荔枝的产地分布,古代的荔枝书谱,荔枝的生长习性及生长北限等三方面来写。第三部分(14)提出建议:大力发展荔枝生产,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理清了文章的段落层次,那么说明顺序也就明了了,请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教

5、师明确:本文的说明顺序为先主(荔枝的形态特点)后次(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及建议),而介绍荔枝的形态特点时是按由表(外部形态)及里(内部构造)的顺序。在说明荔枝的外部形态时,则按壳面的构造--色泽--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观察顺序来写;而介绍内部构造时又是按壳膜--果肉--果核从外到内的顺序。这样来写,条理清晰,内容全面、主次鲜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态特征,又介绍了有关荔枝的其他知识。补充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文章的观察顺序,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说明顺序属于空间顺序,从主到次属于逻辑顺序。第二课时一、

6、精读课文,深层探究(一)自读探究:1.文章开头引用白居易《荔枝图序》仅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吗?2.为什么要写荔枝不耐贮藏这一特点?能否从文中删去?3.有关荔枝花的文字能否删去?为什么?(二)讨论明确:1.不仅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而且总领全文。课文从荔枝的外壳说起,照应了“壳如红缯”;写果实,从壳膜写起,照应了“膜如紫绡”;写果肉,照应了“莹白如冰雪”。所以不仅仅是为了引出说明对象,而且总领全文。2.这虽然不属于果实本身,但与果肉联系密切,突出了荔枝的一个特性,理应介绍。3.由荔枝果实想到花,有花才有果,所以附

7、带介绍花,给人完整的印象。二、再读课文,探究精妙的说明方法。1.本文运用了那些说明方法,请分别找出来加以说明。2.找出文中引用的诗词典故,结合上下文,分析它们所取的作用。三、讨论明确:1.(1)举例子(板书)来自现实的,如“广东产的‘三月红’和‘桂绿’等”;“海南岛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等。来自调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广东调查得知,有鹅蛋荔和丁香大荔,重达四五十克”;来自史籍和科学专著的,如“据记载,南越王尉佗曾向汉高祖进贡荔枝”;杨贵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产的‘楠木叶’,《四川果树良种图谱》说它重十九克左

8、右,《中国果树栽培学》则说大的重六十克”等。(2)比喻说明(板书)直接比喻说明,如说明荔枝壳面形态时,说“荔枝壳表面有细小的块状裂片,好像龟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锐如刺”;说明荔枝的果形时说“荔枝呈心脏形,卵圆形或圆形”;介绍优良的荔枝的种子时说“形状很小,有似丁香”;在说明荔枝外壳的色泽时说“把它比做‘绛囊’、‘红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引用古籍或诗文作喻,如“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