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78459
大小:54.3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4
《关于新常态下加快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关于新常态下加快开发区产业转型升级的思路新常态下的经济工作要有新的认识、新的思路和新的追求。###经济技术开发区积极探索,主动适应新常态,谋求发展新举措,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的重要讲话和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并联系自身实际,认真研究怎样在坚持“稳中有进”总基调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提质增效”这个中心,保持中高档的增长速度和向中高端产业发展的目标迈进。首先是如何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中央提出2015年全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要保持在7%左右。我们认为###开发区的经济增长速度还是在12—15%之间比较合适。这是因为:一是发展是硬道理。只有达到一定增长速度才有整个经济发
2、展的基础;二是改善民生是最大的民意,是人民群众的共识,只有达到一定增长速度,群众才能得到真正实惠;三是保持合理的增长速度,企业积累、财政支出才有可靠的财力保证。其次要高度重视发现和培养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一是要按照习总书记的新的“亚洲观”,在“一带一路”的开发和上海自贸区的创建中去寻找,变压器、智能开关、剪折卷机械等产品将会在这里找到商机;二是在“两化融合”的基础上,加快发展电子商务、融入互联网经济。要在互联网上找到更多的信息、商路、技术、资金等更多的资源,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三是加大房地产的销售力度,把用在这方面的资金逐步回归到发展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制造业方面来;四是在提高
3、汽车销售服务,完善售后服务上下功夫,培育好更加完善的汽车销售市场;五是重视发现和培养新的消费增长数,比如因为技术进步带来的信息类消费、人口增长变化带来的医疗健康消费以及文化娱乐和旅游观光的消费等。第三,加快主导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支柱产业的整体水平和竞争能力。目前,化学纤维制造业、电器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以及纺织类等4大行业的产业市场占有率高、创新能力较强,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建议对这4大行业加大关注和支持,争取两、三年内分别有年销售60亿元、80亿元、100亿元以上的企业规模,并且以它们为龙头,进一步做好产业链的补链工作。还要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东南亚、
4、拉美、中东等地方开发境外市场;充分利用政府经济顾问、行业协会等高端资源,打造###产业新形象,提高产业美誉度,放大###在全国的影响。第四,增强“质量强区”意识,努力将产品质量、工程质量、服务质量和环境质量不断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建议在主动适应新常态的征途中,把开展“质量强区”的活动提升到综合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上来认识,不断提升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质量和整体素质,打造一批高质量的知名品牌;充分发挥企业在推进“质量强区”和提高产品质量两个方面的主体作用。第五,注意防范风险,确保“稳中有进”和“提质增效”的工作顺利推进。一是防止由于房产销售不够理想,少数开发商可能
5、出现的“资金链”断裂;另一个是汇率风险的防范,这方面的风险很大,要引起足够重视,尽量避免由此带来的损失;还有一个是由于对“走出去”的环境了解不够,对驻入国的法律法规不够熟悉,产生境外投资办厂开业方面的风险。适应新常态,谋求新发展,###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更好地发挥“两只手”的作用,把政府服务、科技服务、金融服务、商会服务进一步配套起来,形成一个协同创新、整体联动的服务群体,才能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不断注入发展新动力和活力。一要充分发挥经济工作中“两只手”的重要作用,将政府建成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驱动器。要根据中央和省、市、县领导的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
6、目标,保持区间的调控弹性;要对过去几年出台的有关政策进行全面清理,稳定和完善各项经济改革,继续实施定向调控和结构性调控;要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目标为要求,形成发展的新动力。既要培育出一批“小巨人”企业,又要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创新创业的洪流上来;要以加快“全产业链”为抓手,加快打造现代家具、丝绸纺织化纤、有色金属、电梯等产业基础较好、发展潜力较大的“全产业链”,做大、做强这几大支柱产业;要选准、选好几个重点企业认真加以培育,争取陆续上市,从而达到直接融资的效果;要继续加强依法治区,营造更加规范有序的竞争环境,让更多外地投资人到此投资发展,让本土企业
7、在良好的环境中发展得更快、更好。二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拉动作用,让科技部门和企业的科技人才成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催化剂。要深入参与到“创新创业在###”的主题活动和“服务企业科技行”活动中来,组织更多企业与各类专家开展对口交流活动,认真做好创新创业的跟踪服务工作。让更多的挂钩部门协助企业做好产学研的服务工作。要努力提高科技创新的覆盖面,从而更多的拉动企业的转型升级。认真培育一批创新基础好、年年有投入、研发能力强、科技人才多的科技核心企业。要积极推进科技创新的提质高效,引进和实施科技成果的转化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