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纽约客 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

从《纽约客 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

ID:34177642

大小:61.3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9-03-04

从《纽约客 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_第1页
从《纽约客 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_第2页
从《纽约客 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_第3页
从《纽约客 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_第4页
从《纽约客 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_第5页
资源描述:

《从《纽约客 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从《纽约客@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中教数据论文从《纽约客@上海》看旅中教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和经历赵富霞(淮阴师范中教学院外国语学院,江苏淮安223300)摘要:电影《纽约客@上海》描述了美国律师山姆因为工作来到中国上海后的一段经历,他最初对中国社会和文化抱有偏见,遭遇了文化冲击和不适应,后来他改变了态度,并不断学习和反省,最终对当地文化逐渐接受和适应。跨文化适应在当今全球化的社会中有着显著的现实意义,这部影片对于了解旅居者的跨文化适应过程提供了典型案例。关键词:跨文化适应;《纽约客@上海》;文化冲击doi:10.16083/j.cnki.1

2、671—1580.2016.06.054中图分类号:G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6)06—0177—03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对外国人的吸引力不断增加。每年都有大批外国人来华留学、从事商务或参与其它的跨文化交际活动。为了达到较理想的学习、工作目标,他们必须要较好地适应中国社会和文化。不论在中国旅居长短,跨文化适应对他们来说都非常重要。因为“跨文化适应是跨文化沟通的基本途径之一,贯穿于整个交际过程,渗透于交际的各个层面。当一个人进入新的文化社群,面对不同的语言、习俗、信仰和行为方式,唯有以积极的姿态做出

3、相应的自我调整,才能与陌生人展开建设性的对话,适应新的社会环境。”[1]电影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对于文化的展示有独特的方式。美籍华人夏伟编导的《纽约客@上海》(2012)就描述了美国律师山姆因为工作原因来到上海后的一段经历,对于我们了解旅居者在一个不同于本文化的社会环境中的跨文化适应过程提供了典型的案例。二、跨文化适应的相关理论(一)跨文化适应的定义和重要性美籍韩裔跨文化学者Kim对跨文化适应做过较为权威的界定。她认为,跨文化适应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其间交际个体通过对新的、不熟悉的或变化了的文化环境的重新定位,与这些环境建立或重新建立起相对稳定、互利和功能健全的

4、关系”[2]。也有学者认为,“跨文化适应现象是一种进入客居地文化时产生的社会行为,跨文化适应者在客居地文化中学习它的道德规范,语言习俗等,然后逐渐适应并且接受客居地文化,并将自身固有信仰,思想感情及行为模式与客居地文化融合,形成多元文化背景。”[3]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跨文化适应能力对于很多群体,不论是长期居留在某个异文化环境中的人(如移民和难民等),还是短期居留的旅居者(如跨国商业人士和留学生等),都至关重要。具体来说,如果一个学生不能适应所留学国家的生活,就意味着家庭和国家投资的失败;如果一个外派经理不能适应海外的工作生活,就意味着企业巨大的成本投入得不到

5、应有的回报。(二)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一个人在他国跨文化适应的结果如何,有很多的影响因素,如“东道国语言能力,语言学习,出国动机、预期和准备,人格和个体差异,出国经验,跨文化接触,文化距离,家庭和配偶适应”[4]等等。除了语言能力,非言语交际也是沟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不了解东道国人们目光接触、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基本规则和含义,就会很难理解沟通的内容或者误解。除了语言和非语言能力,出国动机也对跨文化适应的过程和结果有显著影响。如果一个人是主动、自愿去国外的,一般有明确的目标、充分的准备甚至较具体的计划,这样跨文化适应很可能就会较好;如果是不情愿的被动出国

6、,准备就会匆忙而不充分,也谈不上目标和计划,跨文化适应就可能会有更多的困难。到了国外以后,与当地人的互动往往也是旅居者是否能良好适应的重要因素和条件,如果对当地的文化是偏见甚至歧视的态度,在行为表现上就会不愿交往或者回避,对一个人的适应当然是有害无利。另外,来自本国同胞的帮助和支持也对旅居者的适应会起很大的作用。当然,影响跨文化适应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比如一个人的性别和年龄、受教育程度、认知方式、性格特点及旅居者文化与当地文化的距离、跨文化接触的时间长度等都会对适应效果有或多或少的影响[5]。(三)跨文化适应的模式和过程著名跨文化学者陈国明认为,跨文化适应研究主

7、要涉及五大模式:“恢复模式、学习模式、复原模式、动态减压模式、辩证模式”[6]。其中,被广泛引用的Lysgarrd(1955)的“U型曲线”理论和Oberg(1960)的“文化休克”概念最能说明恢复模式,旅居者只有克服了文化休克才能逐渐达到跨文化适应的状态;学习模式强调旅居者通过学习东道国的社会文化习俗来获取跨文化沟通能力(包括跨文化理解力、跨文化敏感性和跨文化有效性)以达到跨文化适应;Bennett(1986)的跨文化适应发展模式就是复原模式的典型代表,侧重于旅居者从民族中心主义到民族相对主义的发展;动态减压模式认为旅居者在面对东道国不同的文化产生压力或不确定

8、性时会发展出一种特定的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