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与改良大学近代史考试资料

革命与改良大学近代史考试资料

ID:34158699

大小:47.50 KB

页数:31页

时间:2019-03-04

革命与改良大学近代史考试资料_第1页
革命与改良大学近代史考试资料_第2页
革命与改良大学近代史考试资料_第3页
革命与改良大学近代史考试资料_第4页
革命与改良大学近代史考试资料_第5页
资源描述:

《革命与改良大学近代史考试资料》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孙中山评说 《作家文摘》2010.2.23 刘再复李泽厚   李泽厚(下称李):20世纪中国的第一场暴力革命,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当时中国可以有两种选择,一是康、梁主张的“君主立宪”之路:一是孙中山主张的“暴力革命”之路。现在看来,当时如果选择康、梁的改良主义道路会好得多。就是说,辛亥革命其实是不必要的。这样,我就否定了孙中山最重要的革命业绩。现在我评说孙中山,已不像我写《中国近代思想史论》时那样热烈地赞颂他所领导的革命了。   刘再复(下称刘):我也支持“要改良,不要革命”的思路,但我对孙中山总是充满特殊的敬意,这也许更多的是道德感情,而不是历史分析。袁世凯、蒋介石、毛

2、泽东等政治强人,就缺乏孙中山那种道德光辉。   ...李:不错。孙中山永远值得人们敬仰,恐怕还不在于他的革命行为本身,而在于他的革命人格。在20世纪,恐怕很少革命家特别是那些享受“成功”果实的革命家可以和他相比。他从事革命自始至终很少想到个人的利益,一辈子也只当了临时大总统、军政府的“大元帅”,多少钱财(华侨捐款)经由他手,到头来,他还是两袖清风,什么也不给自己或亲人留下。但对辛亥革命恐怕还需重新分析和评价,不能像过去那样。对革命总是一味歌颂。   刘:孙中山外不仰仗西方列强,内不培植个人亲信,岿然独立、光明磊落,且不迷恋权力。为了顾全大局,他可以把总统桂冠也交给袁世凯。对他来

3、说,信念比权力重要得多。   李:他没有个人的一兵一卒,组织了不少武装起义。却不知道军队作为政治资本或实力在中国的重要,、直到晚年才办黄埔军校,但也不是为自己。孙中山爱革命,但并不爱权力。   刘:他的革命精神也了不起,那种“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精神不朽。   ...李:还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在中国这些政治大人物中,只有孙中山对西方民主有信念,他真诚地相信西方的民主制度、民主精神。别的人不行,袁世凯、蒋介石等,口头上也讲民主,实际上完全不相信。但孙中山希望通过法国式的暴力革命方式来达到民主,而不选择英国式的民主道路,现在看来,不能说是正确的选择。   刘:孙中山对中国的认识,其

4、深度恐怕不如康有为、梁启超。如果他的认识再深一些,也许就会接受“虚君共和”的英国式道路,避免许多战争。孙中山是杰出的革命家、政治家,但毕竞不是深刻的思想家。   ...李:他的这种选择,正如当时许多人一样,有其客观和主观原因,恐怕不能苛求或深责,今天只是作为历史经验教训来研究而已。孙中山的思想并无深刻的学理,他所讲的那些民主思想.都是西方近代的基本知识,非常浅显,但对中国确有用处。中国恰恰需要民主基本知识的启蒙。他的《民权初步》就是讲怎么开会;民主是怎样的程序;怎样提议、附议、表决,虽然很浅,但对中国很有用。中国的会很多,但就不知道怎么开,直到现在也还是如此。   刘:这很像文

5、学领域中的胡适。胡适把西方近代的一些基本知识,包括个人主义、实用主义、进化论作了非常清楚明白的解释,虽然不深刻,但影响很大。中国人很难了解太深奥的学理;较浅显的知识反而容易传播。你老是批评胡适肤浅,大约正是不满足他只是对西方基本知识进行阐释而缺乏自己的思想构架。   李:对,但我不否定他的历史作用。孙中山的思想虽然不深,但毕竟很有眼光,比同时代的革命者都更高地举起了民主的旗帜。   刘:孙中山很注意以经济为本,他的“民生主义”...,就是努力解决土地问题和资本问题。他是伟大的爱国者,又是中国民主的伟大先驱者,他知道中国要搞好,必须刻不容缓地解决一个前提:就是发展现代实业,包括交

6、通、矿业和其他工业,要解决根本的穿衣、吃饭问题。他虽然喜欢革命,却不喜欢斗争哲学,反对把阶级斗争视为社会进化的原因,主张博爱、互助、关注国计民生。孙中山让我们感觉很不同于那些充满火药味的革命者,这是他的可爱之处。   李:孙中山确实注重以经济为本,他的《上李鸿章书》和《实业计划》都表明了这一点。他比毛泽东懂经济。毛泽东也讲工业化,解放初地大盖工厂。但不懂得发展工业首先要发展铁路交通,这一点孙中山就懂。他在辞去总统之后,就想修十万英里的铁路,气魄很大,很有远见。铁路交通乃工业之母、实业之母这一道理,几十年前孙中山就认识到,可是毛泽东和好些领导人一直没有认识到,这就限制了工农业的现

7、代化。京汉铁路还是张之洞修的,东北的铁路是日本人搞的,1949年以后的几十年和平时期修路很少,直到改革开放后才有所改变。迄今为止,这还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大问题。   刘:另外,解决土地问题是孙中山的一种理想,他的“土地国有”、“定地价”、“照价收买”等办法虽理想色彩很浓,但似乎并非完全是“空想”...。台湾的和平土地改革获得成功。大约正是得益于孙中山的思想。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理想包含着和平土改。他希望采取和平的“使地主也不受损失”、让地主可以安心的办法来实现土地国有和平均地权。这一点比革命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