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26272975
大小:78.56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11-26
《《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读《文学改良刍议》虽然胡适是“五四”新文学的代表之一,他的观点有进步的,但有些观点是片面性的。最令人,惊叹的是“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由于工作不顺心,爱情的失意,习文或多或少的呻吟人生,世界的不公。春夏秋冬可写的很多,我偏偏去找那能带给我“呻吟”的自然来写,长期以来,春的残枝,夏日的炎热,秋叶的飘落,寒冬的刺骨,困扰着我的心,至使流出的泪,说出的话充满了伤感与苦涩。为什么不去写春的生机、夏晶的绿荫、秋天的收获、冬天的寒梅?读了胡先生的《文学改良刍议》中不作无病呻吟,我的心也在反省,也需要“改良”我的心了。写到这里又想起一首宋词来,作者脑中没有印象了: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
2、,为赋新诗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采桑子》)吾正如那少年作了“无病呻吟”之状。还有其它的可让我吸取消化的如:不摹访古人。这就让人,在写作时要注意创新,记得有位伟人说过:“说女人如花的第一位人是天才,第二位则是蠢人。”诸如此类,举不胜举。一、胡适、陈独秀等人对于旧文学几乎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这在范围上确实有打击面过宽之嫌,最易为人诟病。但其立论的逻辑和史实上的依据,却令人难以反驳。如胡适所批判:“近世文人沾沾于声调字句之间,既无高远之理想,又无真挚之情感”,一味摹仿古人,无病呻吟;陈独秀所批判:雕琢阿谀的贵族文学,陈腐铺张的古典文学,迂晦
3、艰涩的山林文学。皆可谓一针见血,与我们对于多数古代文学作品的直觉相符。应该忧思:立国立人立制。明白文学为谁服务。三、激烈的否定态度出自彻底的怀疑精神,而这种对于自身传统的质疑和反思在二十世纪到底是一直延续,还是已经中断?二十世纪是否真的有一个小传统?四、其论点是否已经过时?根据个人的体验,我认为并未过时。在通行的中国文学史教材当中,很难感受到这种与传统对话的尝试——以质疑的形式进行的对话。二十世纪的人文学术,在制作技术上也许有很大的进步,但在根本精神上,恐怕谈不上有多大的进步。学过文学史之后再读胡、陈二人的文字,有茅塞顿开之感。顺带说一句,建国后通行的诸种文学史教材,反不如刘大杰三、四
4、十年代写的《中国文学发展史》。七、对于当代的文艺理论研究而言,胡适这一代人敢于直面中国的文学现实和文化精神上的现实,从中提出问题,其勇气与方法值皆得借鉴和学习。二、改良还是革命——胡适与陈独秀分道端倪浅探摘要: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开创《新青年》的陈独秀和“首举义旗之急先锋”的胡适分别发表《文学革命论》和《文学改良刍议》,开始了几千年来对文学形式和内容的大革新。然而胡、陈二人最终还是在文化和政治上走上了不同的道路,本文试从二人对旧文化发难的两篇文章(《文学革命论》、
5、《文学改良刍议》)中分析其分道的原因。 《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放在一起加以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一个愿望——对腐朽、落后的旧文学的革新。但我们知道胡、陈二人最后确实是由一条河流分支,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实际上,从这两篇文章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一点胡适和陈独秀产生分歧并最终分道的端倪。 正文:1916年,远在美国留学的胡适受陈独秀邀请,写成《文学改良刍议》一文,并寄给陈独秀发表在《新青年》2卷5期上,陈说胡适“足下洞晓世界文学之趋势,又有文学改良之宏愿”。接着,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加以声援。中国现代文学在几千年的文言文长河中走出了不同的一步,文学革命在艰难的处境里呼之
6、欲出。然而,我们稍加研读这两篇文章,便可找到胡、陈二人往后的分道的源头。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浅探二人这两篇文章之所以可以寻找分道端倪的原因。 一、《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不同气调。 (一)胡与陈对旧文化的态度 胡适《文学改良刍议》开篇:“今之谈文学改良者众矣,记者末学不文,何足以言此。然年来颇于此事再四研思,辅以友朋辩论,其结果所得,颇不无讨论之价值。因综括所怀见解,列为八事,分别言之,以与当世之留意文学改良者一研究之。”胡适意思很明确,今天我们谈论文学改良的人很多,意思是这种要求改良旧文学的气氛已经具备,自己才能不足,学识肤浅,但是和朋友一起探讨过,所以接下来
7、的结论也有大家考虑和研究的价值,然后胡适二话没说,就直接引入到自己著名的“八事”里面去具体探讨了。看陈的文章。陈一开始:“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何自而来乎?曰,革命之赐也......近代欧洲文明史,宜可谓之革命史。故曰,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乃革命之赐也。”陈独秀文章开头开门见山:革命,欧洲的文明是革命的成果,宗教革命、政治革命、伦理道德革命......在第一段开头言革命,结尾总结“故曰,今日庄严灿烂之欧洲,乃革命之赐也。”结尾总结为:革命。 胡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