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中的探索——从文学创作看原甸的身份建构

流放中的探索——从文学创作看原甸的身份建构

ID:34154540

大小:2.18 MB

页数:44页

时间:2019-03-04

流放中的探索——从文学创作看原甸的身份建构_第1页
流放中的探索——从文学创作看原甸的身份建构_第2页
流放中的探索——从文学创作看原甸的身份建构_第3页
流放中的探索——从文学创作看原甸的身份建构_第4页
流放中的探索——从文学创作看原甸的身份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流放中的探索——从文学创作看原甸的身份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万方数据前言.-●J“.——■一刖舌原甸,原名林佑璋,是新加坡当代诗坛最具影响力,也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①1940年3月9日,原甸出生于中国上海市(原籍福建省闽侯县)。6岁那年,原甸随家人远渡南洋,后定居新加坡,在当地成长并接受教育。60年代初,曾在新加坡出版的《星岛报》和《文艺出版社》的编辑部工作,为新马文艺界十分活跃的青年作家。1963年2月,在青年书局主持人陈孟哲的资助下,原甸的第一本诗集《青春的哭泣》得以在新加坡出版,并以其热烈的情思和对理想的强烈向往,在新马读书界激起强烈的反响。内收的一首长篇朗诵诗《我们的家乡是座万宝山》,长久以来受到广泛的传诵,在促进新加坡

2、的民族团结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作用。1964年,原甸北上中国,居住不到一年,便因政治原因被迫于1965年移居香港,从此搁笔达十余年。70年代末重新执笔,为香港《海洋文艺》、《文汇报》、《新晚报》、广州《花城》杂志以及新马等地报刊的文艺副刊撰写诗歌和文艺评论,同时一批诗集也得以在港出版,如《诗的宣言》(新加坡万里书局,1978年)、《香港风景线》(花城出版社,1981年)、《香港窗沿》(福建人民出版社,1983年)等,一度被誉为“量多质佳”的作家。1984年10月,应新加坡《联合早报》之聘,原甸得以重返新加坡,任《联合早报》文艺副刊编辑,不久又转入《联合晚报》。原甸在新加坡相继

3、出版诗集《掌声集》(北京友谊出版公司,1984年)、评论集《马华新诗史初稿》(香港三联书屋与新加坡文学书屋联合出版,1987年),《我思故我论》(新加坡万里书局,1988年)以及以万福士为笔名的杂文集《万福士杂文一集》(新加坡胜友书局,1986年)、《万福士杂文二集》(胜友书局,1987年)。后原甸又停笔长达十年,几乎完全淡出文坛。新世纪后,原甸相继献出《活祭》、《奉献》、《重轭》三部长篇小说,结集为《探索三郝曲》(作家出版社,2011年)出版,在新加坡引起巨大轰动,原甸以基督徒作家的身份,重新回归文坛。一、国内研究现状与原甸在上世纪60年代初便蜚声新马诗坛不同,中国大陆

4、对原甸的介绍和引入稍晚,大致始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原甸曾在香港居住近20年,所以,大陆对原甸的介绍,最早是从对香港文学的观照中开始的。《花城》1979年第3期,“香港文学作品连载”上收录原甸诗作《我们的诗死了》,冠以原甸“居港马华文学工作者”的称呼。而后,《花城》接连刊登了原甸的诗作,包括《沙爹诗人自画像》、《我是贩卖者》和《沙爹与诗》等等。可以说,原甸是以香港文学为媒介进入大陆文化圈的。国内对原甸的研究大多集中在相关文学史著作中。《海外华文文学名家》(潘亚暾,汪义生,暨南大学出版社,1994年)着重分析了原甸的三部诗作:《青春的哭泣》、《新年代前夕》和《人到情多情转

5、薄》,从这三部诗集出发分析原甸诗风的转变过程,指出原甸由早期的关①因为历史上新加坡的称谓多有变动,不同时期称谓也多有不同,如新马、星马、马来亚、新加坡等,为了方便起见,如无特殊情况,论文统一称之为“新加坡”。l万方数据前言注外部世界、直抒胸臆,变为关注内在情绪,感情表达越发显得含蓄深沉。编者还介绍了原甸的杂文创作和对新加坡诗歌史的编纂工作,高度评价了原甸在促进新马文学和香港文学的交流方面发挥的作用。《海外华文文学史·第一卷》(陈贤茂,鹭江出版社,1999年)称原甸为“性灵派”诗人,指出“他的诗扎根于传统,扎根于现实生活的土壤,扎根于个人的经历、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之中”①,缺

6、点是不够精致凝练。《中国当代新诗史·修订本》(洪子诚,刘登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在“余光中、原甸等在香港的诗作”一节中着重论述了原甸在香港的诗歌创作,指出原甸对香港社会的批判和揭露及对故土新加坡的怀念,构成了原甸创作的两大主题,并对原甸的诗风进行了准确评价;《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教程》(江少川,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称原甸为“独抒性灵的。青春诗人”’,指出他“总喜欢用‘激流怒水’般的抒情方式,毫无保留地唱出他的挚爱、理想、痛苦和悲伤”,并指出“他对马华文艺的介绍、研究、总结,特别是他在促进各地区的华文文学的相互了解和交流上所做的贡献,应当和他的创作一样

7、受到人们的重视。”②因为是文学史的缘故,这些专著对原甸只是进行了大体观照,且观点多有重合之处。由于原甸居港多年,很多研究者把他纳入到香港作家的圈子进行介绍。《香港作家剪影》(潘亚暾,海峡文艺出版社,1989年),介绍了这位“沙爹诗人”原甸,以他同原甸的交往切入到原甸的诗作,着重讲解了原甸在香港的文学创作情况。《香港作家传略》(王剑从,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对原甸的生平进行了简要评述,并对作家风格、作品特色也适当做了评介。《香港文学初探》(黄维梁,中国友谊出版社,1987年)则集中分析了原甸的《沙爹与诗》,称原甸为“普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