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钗黛合一”评议

“钗黛合一”评议

ID:34141823

大小:737.18 KB

页数:25页

时间:2019-03-03

“钗黛合一”评议_第1页
“钗黛合一”评议_第2页
“钗黛合一”评议_第3页
“钗黛合一”评议_第4页
“钗黛合一”评议_第5页
资源描述:

《“钗黛合一”评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钗黛合一”评议辛欣内容提要:本文首先回顾了俞平伯对钗、黛人物形象的理解,将俞平伯的钗黛观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相结合,分析他与“钗黛合”论的渊源。然后梳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从“钗黛合一”论受到批判到对此理论进行反思和重新诠释的过程,从中探求“钗黛合一”论在那个时代的内涵,以及各个时期学者们对“钗黛合一”论的思考和不同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结合文艺学理论,评述俞平伯与李希凡、蓝翎在“钗黛合一”论方面的观点。最后从以上的研究论述中提出对钗、黛人物形象的理解,阐述“钗黛合一”论。关键词:《红楼梦》钗黛合一俞平伯人物形象俞平伯的钗黛观“钗黛合一”论曾经是《红楼梦》研究中十分热门的话题,

2、人们一提起这个观点就会想到俞平伯先生。在1954年对俞平伯思想的批判中,“钗黛合一”论是他被批评的主要观点之一,并一直持续二十多年。因此,在探讨这个论题之前,321有必要简要回顾一下俞平伯先生关于钗、黛人物形象评价的具体观点。1923年,俞平伯在其著作《红楼梦辨·作者底态度》一文中,强调曹雪芹所作的前八十回小说对钗、黛没有强烈的褒贬。他用了三个证据证明这个看法,一是为十二钗而作的《红楼梦曲·引子》里“悲金悼玉的《红楼梦》”这句话。他认为“金是钗,玉是黛,很无可疑。悲悼犹我们说惋惜,既日‘悲金悼玉’,当然与痛骂有些不同罢。这是曹雪芹不肯痛骂宝钗的一个铁证。”二是曹雪芹在第一回中借石

3、头之口批判前人创作小说的模式:“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干部共出一套,⋯⋯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这一段正是作者亲口反驳世人将薛宝钗比做挑拨宝黛好事之人。第三则是俞平伯在阅读欣赏小说时悟出来的:“书中钗黛每每并提,若两峰对峙双水分流,各尽其妙莫能相下,⋯⋯若宝钗为三家村妇或黄毛鸦头,那黛玉又岂有身份之可言。与事实既不符,与文情亦不合,雪芹何所取而非如此做不可呢?”愉平伯从文学批评的角度,以文本为依据提出“钗黛并秀”的观点,批评一向流行的“左钗右黛”论。其中,第三个证据只是他在阅读小说时的一种感受,因此,

4、为了增强说服力,他又在《“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图说》中通过解释薛宝钗掣得“冠艳群芳”的牡丹花签,以及引用小说中其他情节对这种感受加以论证。它们分别是:一、在“十二钗正册”中其他人都各占一图、一诗,而钗、黛合为一图、合咏为一诗。俞平伯这样理解的,“作者的意图非常显明,就是想回避这先后的问题。”、在《红楼梦曲》中关于钗、黛的曲子还是不分先后次序,“因为第一支《终身误》钗黛合写;第二支《枉凝眉》独咏潇湘,在分量上黛玉是重了一点,但次序上伊并不曾先了一步,可见作者匠心,所以非泛泛笔也。”@322三、每次大观园咏诗时钗、黛的才华均不分高下。同时,他也注意到贾宝玉的主观感受,认为即使是贾宝玉的

5、“独钟之情”也不能掩盖小说中的“并秀之实”。由此,俞平伯分两次引用小说原文中五个论据,完成了他对钗黛人物形象的把握,即:“薛林雅调称为双绝,虽作者才高殊难分其高下”。总的来说就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在小说中都是出色的女性形象,作者本无偏爱。这种提法在当时令人耳目一新,但无论是支持还是反对,并没有多少回应者,沉默是因为反对者实在无法驳倒这些可靠的证据,还是支持者割舍不了对钗、黛有所偏爱的情结,我们现在不得而知。《红楼梦》在海内外大规模地流播得力于百二十回程高本的出现,这也使带有脂评的抄本逐渐退出读者的视野。自清代嘉庆、道光以来,越来越多的人读到的是这部全本小说,《红楼梦》评点也随之兴起。

6、但是,随着各种抄本再次现身于人们面前,学者们发现了与《红楼梦》成书同时进行的评点工作——脂砚斋评。尽管至今我们对脂砚斋是谁还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脂砚斋不仅是最早对《红楼梦》进行评点的人,还是小说创作的参与者。在1933年出现的庚辰本第四十二回回前批上有这样一条批语:“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故写是回,使二人合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谬矣。”虽然我们无法给这段脂评一个确切的解释,但结合这段批语与小说内容看,脂评对钗、黛是真心和好并无异议,脂砚斋所指的后文与我们今天读到的后四十回的内容不同。因此,随着新材料的不断发现,《红楼梦辨》中的许多观点都需

7、要补充、修正。1952年《红楼梦辨》再版,略做改动后更名为《红楼梦研究》@,书中《后三十回的红楼梦》一文是“旧名新篇”,主要探讨近二十年来陆续发现的脂评。俞平伯当然没有忽略脂评中关于钗、黛的评批,尤其是第四十二回的回前批。他是这样解读的这对于读《红楼梦》的是个新观点。钗黛在二百年来成为情场著名的冤家,众口一词牢不可破,却不料作者要把两美合而为一,脂砚先生引后文作证,想必黛玉逝后,宝钗伤感得了不得。他说“便知余言不谬”,可见确是作者之意。咱们当然没缘法看这后半部,但即在前半部书中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