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徐建新日本学界将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度称为身份制。所谓社会等级是由一群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身份即是等级,或者称之为身份等级。身份等级所反映出的差别主要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在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的权利等差。在阶级社会中,身份等级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身份等级集中体现为不同身份等级的成员在政治权利上、经济利益上、社会地位上享有的(或根本不享有的)各种特权,以及他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来讲,阶级是与生产关系的体系相关联,属于经济的范畴,而身份等级则属于政治的、社
2、会的范畴①。所谓身份等级制,是指以法律的形式(包括习惯法、宗教法和国家基本法等不同的形式)将身份等级的划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秩序(或社会制度)固定下来,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在19世纪中后期日本跨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日本人曾长期生活在按身份区分人的贵贱的所谓身份制社会中。前近代的江户时代(1602年—1867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等级身份制社会,这种封建等级身份制是从古代社会的身份等级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古代律令制国家中的“良-贱”身份等级制即是日本古代身份等级制的体现,而这种等级制的源头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探讨古代日本身份等级制发生
3、发展的历史,对于搞清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理解日本前近代典型的封建等级制的形成前史,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将回顾公元七八世纪律令制时代的历史,对古代日本身份等级制的确立及其具体形态作一些考察。一、律令制国家的“良-贱”身份等级制的确立公元7世纪以后,日本的奴隶主统治阶级积极引进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并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有关阶级社会的等级和等级制的论述可参见以下著作《: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44页;第4卷,第466页;第19卷,第228页;第27卷,第477页《;列宁全集》第6卷,第93页附注;第2卷,第405页。1960年代以后日本史学
4、界对古代社会身份等级理论的议论可参考以下研究文献:石母田正《:日本古代国家论》(第一部)“,古代的身份秩序”,岩波书店1973年版;丰田武《:日本的封建制》,吉川弘文馆1983年版;原秀三郎《;日本古代国家史研究》“,身份与阶级”,东大出版会1980年版;西岛定生《:中国古代国家与东亚世界》第5章,东京大学出版会1983年版;神野清一《:律令国家与贱民》,吉川弘文馆1986年版;吉村武彦《:律令制身份集团的形成》,收入石上英一等编《:前近代的天皇·第3卷·天皇与社会诸集团》,青木书店1993年版;神野清一《:日本古代奴婢的研究》,名古屋大学出版会1
5、993年版。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的身份等级制55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这些变革给旧有的身份等级制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从古代身份等级制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变革主要是沿着两条途径进行的。一是不断地修正和调整旧有的氏姓制度①,使其适应新的国家体制和社会体制;另一个就是模仿中国的身份制度,发展出一种新的身份体制,即“良-贱”身份等级制(以下简称良贱制)。经过一系列的变革,良贱制最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随着良贱制的建立,身分制度日趋复杂化。由于原来用以表示从属于大和王权的内贵族身份的氏姓制度已不能涵盖所有身份等级,于是逐渐降到次要地位,被纳入到良
6、贱制的体制中,成为良贱制的重要补充。所谓良贱制,就是日本古代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在天皇和皇族之下将全体人民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身份,并且规定这两者之间禁止通婚和收养。不仅如此,还规定了贱民身份中的各身份阶层之间原则上不得通婚和收养。在刑罚上,也对良人和贱民规定了各种等差。另一方面,在做出上述法律规定的同时,在法律上为良人身份中的上层、即贵族官人阶层规定了诸多的权利和特权。从7世纪初的改革至8世纪前期律令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看作是良贱制发生、实施和确立的过程。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推古天皇的支持下实施了被称作“冠位十二阶制”的官阶形式的改革,用德、仁、礼、信
7、、义、智来表示官僚冠位的大小,同时以紫、青、赤、黄、白、黑等颜色的冠帽和官服来区别官位的等级。这项改革的真正目的是由王室独揽授予冠位的大权,用不能世袭的官阶等级来表示官吏身份的高低,以此打击世袭的氏姓贵族的势力。公元604年圣德太子又进一步制定了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原则,即《十七条宪法》。其中明确提出“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士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承诏必谨,君则天之,臣则地之。”“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礼。”②《十七条宪法》中主张的“君-臣-民”的基本社会结构与后来律令法中确定的基本社会结构、即“天皇-官人-百姓”的结构,是一致的③。公
8、元645年,皇极天皇之子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领导新兴的政治革新势力策动了一场震动朝野的政治变革,史称“大化改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