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138284
大小:25.0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3-03
《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习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七节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一、单项选择题1.唐朝的对外交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频繁局面,原因是①唐朝的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②对外交通发达③唐政府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④西欧处于文化低潮时期⑤唐朝统治者大多推行三教并行的宗教政策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2.从唐朝传入新罗的技术包括①雕版印刷术②制瓷③制钢④唐诗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3.在隋唐与各国的交往中,中国有三位高僧作出重要贡献,他们是①一行②义净③玄奘④法显⑤鉴真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②③⑤4.
2、在汉唐对外贸易中占重要地位的是A.瓷器 B.丝绸 C.纸张 D.茶叶5.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最大的特点是A.民间商贸交往 B.使臣互往通好 C.以佛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6.唐朝时,从中国传到大食的手工技术是A.制瓷技术 B.造纸术 C.雕版印刷术 D.冶铁技术7.隋唐时,中国与周边各国往来的主要方式A.民间商贸交往 B.互通使臣 C.以宗教为纽带 D.技术交流8.下列国家在与中国交往中,受唐政治制度影响较大的是A.日本、天竺 B.新罗、东罗马 C.新罗、日本 D.天竺、大食二、材料解析题9.阅读下列材料
3、材料1:贞观四年起,日本不断派“遣唐使”到中国来,至唐后期894年止,遣唐使到达中国的有十三次。随同大使、副使来的还有学者、学问僧、留学生、画师、医生、工匠、水手等。材料2:647年,天竺摩揭陀国遣使来中国;随即,唐太宗派人到天竺,“取熬糖法,即诏扬州上诸蔗,作沈如其剂,色味愈西域远甚。”材料3:唐初,阿拉伯半岛上大食兴起,651年侵占了波斯,波斯国王插斯路和他的儿子泥捏斯来到唐朝,客居长安,后来先后客死长安。波斯商人的足迹遍于长安、洛阳、扬州、泉州、广州。他们贩买珠宝、香药及西域、南海一带的土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商品也大量运往
4、波斯,并被波斯商人转销到西方。材料4:大食于651年遣使和唐朝相通……安史之乱时,唐借大食兵帮助收复长安和洛阳。──均摘自《中外关系史讲义》依据上述材料,从历史条件、双边关系和相互影响方面评述唐朝的对外政策。要求:表述成文,限180字。三、问答题11.汉唐时期,中外交往的特征有何不同?试分析产生不同的原因。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A 2.C 3.D 4.B 5.C 6.B 7.B 8.C二、材料解析题9.唐朝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对外交通发达,中外交往频繁。唐朝实行较为开放的对外政策,促进了本
5、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也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唐朝与亚洲邻国友好往来,关系密切。唐文化在政治经济制度、城市建筑、文化习俗诸方面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重大影响。三、问答题10.不同特征:①汉朝以陆路为主,唐朝水陆并举。汉朝自张骞沟通西域后,“丝绸之路”开通;唐朝时,“丝绸之路”仍为中西重要通商要道,且开辟了登州、扬州东至朝鲜、日本,广州至西亚、欧洲的海商上道。②汉朝以商贸为主,唐朝使臣、商贸交往、文化交流全面展开。西汉没有使臣交往;唐朝时与朝鲜、日本、印度、大食都有使臣往来通好。③汉朝以丝、丝织品为主,唐朝有丝绸、瓷器、纸张、茶叶等商贸
6、物品大为增加。④汉朝商贸具有单向性,唐朝中外交往具有双向性。唐朝通过中外交往,不仅传播了文化,而且广泛吸取各国经济文化成果,促进了唐朝的繁荣。原因:汉朝江南经济较为落后,还不具备打通海上通商的条件;唐朝疆域广大,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先进地位,经济重心逐渐南移,造船业发达,因此中外交往出现前所未有的盛况。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