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

大鼠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

ID:34135972

大小:10.59 MB

页数:27页

时间:2019-03-03

大鼠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_第1页
大鼠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_第2页
大鼠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_第3页
大鼠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_第4页
大鼠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大鼠脑损伤后认知障碍的实验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变化。通过两方面变化趋势,综合分析两种因子在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可能作用。7实验材料与方法动物实验严格遵守《医学实验动物管理实施细则》及其它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一.大鼠脑损伤模型的建立和检测1.实验材料:自制自由落体打击装置;普通级健康雄性SD大鼠,体重(230土30)g(福建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购得);HE自动染色机(ShandonVarislain英国).实验参照FEENEY’S法改进并设计打击装置,其装置由底座、撞杆、下落砝码和外周导管组成。外周导管为不同长度的铜管,内径16ram,自上而下每间隔1cm带有一个直径5mm侧孔,铜管下端焊接一环形铜片封口,中心留有

2、5mm小孔。铁制砝码为20g,直径15ram,上下端均为平面,铁制撞杆由两个圆柱体连接而成,其纵剖面为“T”形。上份高5mm,直径15ram,位于导管内;下份高3.5mm,直径4.5mm,正好从导管底部的孔中穿出作为打击面¨1(图1)。图1.自由落体打击装置示意图砝码外周导管T形撞杆底座2.大鼠脑损伤模型的建立月龄、体重相似的健康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以下3组,轻度损伤组、中度损伤组及对照组。动物先在光/暗周期为12h/12h,光照时间(7:00-19:00)的条件下饲养适应7d,将大鼠提前3天单独喂养,术前禁食8h。实验时用10%水合氯醛以0.35ml/kg腹

3、腔内注射进行麻醉,俯卧位。消毒头部皮肤,正中切开,剥离骨膜,暴露左顶骨,在冠状缝后1.5mm,中线旁2.5mm处钻一直径5mm骨窗,保持硬膜完整。将撞杆置于硬膜上,用209砝码分别于10cm、30cm高处沿外周导管坠落,撞击撞杆从而间接撞击硬膜,致右顶叶轻、中度脑挫裂伤。两种致伤冲击力大小为2009.cm、6009.cnl。打击后切口内滴注4万单位硫酸庆大霉素4.5滴,缝合头皮。对照组仅开颅窗,不施加打击‘7·盯。3.脑损伤程度的病理鉴定:对不同打击力度致脑损伤后3小时的大鼠进行麻醉后,用10%甲醛进行心脏灌流固定,随后打开颅腔完整取脑,甲醛固定2小时后进行病理切片HE染

4、色t7l。二.脑损伤大鼠水迷宫监测1.材料和方法1.1实验材料:普通级SD健康雄性大鼠,购自福建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体重(230土30)g;Morris水迷宫分析系统(福建医科大学神经生物中心)1.2实验方法:1.2.1SD大鼠经Morris水迷宫连续训练5天,使大鼠达到成模指标(平均潜伏期小于5s;平均运行时间小于15s;正确率大于90%)。剔除未达到成模指标的大鼠,然后将符合指标的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于伤后1d开始检测S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1.2.2Morris水迷宫的检测实验前将大鼠置于站台上适应20S,随后将大鼠随机从不同象限(靶象限除9

5、外)面壁置人池内,大鼠登上站台5S后终止记录,最长记录时间为120S,若大鼠在120S内不能上台,引导其登上站台适应10S,最后将大鼠擦干放人鼠笼。监测并记录大鼠找寻水下平台的时间,以检验大鼠对远期记忆的保持情况‘!’9’1盯。连续7天在同一时间对大鼠寻找水下平台时间进行记录,以检测大鼠脑损伤后的记忆能力。三.脑损伤后乙酰胆碱转移酶的活性改变l材料与方法1.1材料:普通级SD雄性大鼠66只(购自福建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体重(230土30)g;721型分光光度计(上海);乙酰胆碱转移酶试剂盒(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1.2实验方法:1.2.1实验动物分组:将SD大鼠随机

6、分为对照组(6只)、轻度脑损伤组和中度脑损伤组(每组各30只),脑损伤模型制成后分笼喂养并自由进食饮水。1.2.2检测指标:分别在脑损伤模型制成后1d、2d、3d、5d、7d,脱臼处死大鼠,每个取样时间点大鼠为6只。开颅,分别取额叶皮层、海马、基底前脑处部分脑组织,将剪碎的脑组织置入玻璃匀浆管中,在一定比例的冷生理盐水中匀浆,匀浆液取出进行乙酰胆碱转移酶含量的测定。1.2.3乙酰胆碱转移酶检测使用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度,然后通过公式换算成浓度值。乙酰胆碱转移酶试剂盒具体使用步骤按产品说明书所示操作。1.2.4数据处理:记录选定时间点的不同部位脑组织中乙酰胆碱转移酶含量数据并

7、保存。所有结果用(;±s)表示,并斥]SPSSl2.o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分析大鼠在脑损伤后不同时间点的乙酰胆碱转移酶含量变化趋势。四.脑损伤后脑神经细胞黏附因子含量的变化lO1.材料与方法1.1材料:普通级sD雄性大鼠66只(购自福建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体重(230土30)g;全自动酶标读数仪(BioRAD550型,美国);大鼠神经细胞黏附因子ELISA试剂盒(SantaCruz公司)1.2实验方法:1.2.1实验动物分组: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6只)、轻度脑损伤组和中度脑损伤组(每组各30只),脑损伤模型制成后分笼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