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思考实践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思考实践

ID:34116330

大小:39.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9-03-03

上传者:赏心悦目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思考实践_第1页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思考实践_第2页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思考实践_第3页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思考实践_第4页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思考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思考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作者:一位课改教师的反思自2007年全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现场会议以来,在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和相关理论、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个人对以往教学实践和现实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现在把我个人的思考和学校的改革实践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如下。一、问题与困惑基于对课堂教学重要意义的理解,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曾经模糊地把好课的标准定位在教师讲得好不好,倡导教师以其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良好的教学艺术以及激情的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论是满堂问还是满堂讲,都可以驳得满堂彩。当然这种喝彩在很大程度上,是给予教师而不是学生的。课堂是因为教师的精彩而精彩。所以在当时,无论是听课还是讲课,都十分注重教师个体的基本素质:课堂语言要求精雕细刻,课堂的各个环节要求环环相扣。如此,课堂教学如同一件艺术品,追求的目标似乎就是完美。仔细体味教师的角色,甚至可以与演员划上了等号。反思当时的教学,美是美了,但因其过于注重形式,竟无法做到常态;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发展了多少,竟成为研究的空白。我们倾注大量精力与心血,却无法在实践中普及与运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失落。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又把教学效果的达成度提到了日程上来。也曾经在每一堂课上设置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运用,如此确保堂堂清。但是如此一来,却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过分地注重了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常常有“拿来主义”倾向:该做的实验不做,该由学生自我探究得出的结论全由教师包办,甚至该由学生亲自去体验的也全由教师口授。学生不能亲自去体验与探究,不能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当然也无法获得求知中的愉悦以及对解惑的渴望,最终也失却了发展的张力,拔苗助长的结果最终是“矮化”了教学。.. .关于构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的思考与实践作者:一位课改教师的反思自2007年全市“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现场会议以来,在认真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有关文件和相关理论、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实践的同时,也引发了我个人对以往教学实践和现实教学问题的深刻反思,现在把我个人的思考和学校的改革实践向各位领导和同仁汇报如下。一、问题与困惑基于对课堂教学重要意义的理解,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课堂教学的研究与探索。我们曾经模糊地把好课的标准定位在教师讲得好不好,倡导教师以其富有魅力的教学语言,良好的教学艺术以及激情的投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无论是满堂问还是满堂讲,都可以驳得满堂彩。当然这种喝彩在很大程度上,是给予教师而不是学生的。课堂是因为教师的精彩而精彩。所以在当时,无论是听课还是讲课,都十分注重教师个体的基本素质:课堂语言要求精雕细刻,课堂的各个环节要求环环相扣。如此,课堂教学如同一件艺术品,追求的目标似乎就是完美。仔细体味教师的角色,甚至可以与演员划上了等号。反思当时的教学,美是美了,但因其过于注重形式,竟无法做到常态;而且,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理解了多少,掌握了多少,发展了多少,竟成为研究的空白。我们倾注大量精力与心血,却无法在实践中普及与运用,这不能不让人感到失落。于是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又把教学效果的达成度提到了日程上来。也曾经在每一堂课上设置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知识的理解,能力的运用,如此确保堂堂清。但是如此一来,却也出现了新的问题:过分地注重了教学的结果而忽略了教学的过程。学生知识的获取,能力的提升,常常有“拿来主义”倾向:该做的实验不做,该由学生自我探究得出的结论全由教师包办,甚至该由学生亲自去体验的也全由教师口授。学生不能亲自去体验与探究,不能经历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当然也无法获得求知中的愉悦以及对解惑的渴望,最终也失却了发展的张力,拔苗助长的结果最终是“矮化”了教学。.. .新课改以来,提出了许多新的理念,让人耳目一新。于是在听完专家讲座之后,便也急于在实践中尝试。于是在每一堂课上,都要尝试着三维目标的实现;每一堂课,都要让学生去探究和体验;每一堂课,都尝试着学习方式的改变。而与这些新理念相伴相生的问题也随之产生:老师们努力地实践着三维目标,对其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更是充满了兴趣,因而将教材的人文性夸张地突出出来,甚至有老师感觉,如果不能突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便不是新课改的课;注重过程,也带来了课堂新的变化,那就是每节课的每个知识点都要去探究和体验,于是我们发现,教学任务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与此同时,小组合作也成为学习方式变革的标签,被实践泛化着。课堂上,时不时地便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问题是否有讨论的价值;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是否真正地参与其中,是否真正地进行了合作学习;讨论中学生是否获得了新的理解和启示……诸如此类的问题,我们却很少进行过认真的思考。在经历了长长的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之后,我们却发现,课堂教学改革如同“大海上的龙卷风,风暴在海面上翻起巨浪,数尺以下的海水被搅得流湍不定,但海床依然平伏如昔”。甚至于风暴过后,一切又恢复如初。在困惑的同时,我们不得不回到原点上进行思考: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何以称得上高效的课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推行新课改,要着重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二、理解与尝试从2008年新学期开始,市教科院便旗帜鲜明地提出并全力推进“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建设。反复推敲这八个字,每个词语都给人以无限的思考的空间;反复用思想去触摸着这八个字,深知其内涵的深远博大,以我浅薄的知识不能做到尽解其义,但我愿意尝试着在思考中与其对话。(一)对“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内涵的解读。较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关注着课堂教学的效益问题。这一方面是对表面化、形式化课堂教学的担忧:在学生们活跃之余,趣味之余,不得不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节课学生学到了什么?另一方面是对偏重于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课堂教学的思考,即在学生快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我们的教学还为学生短期和较长期的学习与发展带来了什么?.. .有效教学或者说是高效教学理念的提出,切中了以上问题的根本和要害。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必须讲究效益。也就是说,通过一节课,或者是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有没有进步或者发展,是否更有利于以后的进步和发展,这是衡量教学效益的最终指标。这种效益既指向当前,也指向长远。正如余文森教授所谈的:“有效的教”指的是促进学生“学”的“教”,它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直接的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得更多、更快、更好、更深;二是间接促进,即通过教师的教,学生学会了学习,掌握了学习方法,提升了学习能力,达到了不需要教。第二个方面我常常愿意把它理解为教学的长效。这是极易被我们所忽略的,却又是评价课堂教学的极其深刻的方面。如果对课堂教学的探讨仅仅停留在有效或者高效的层面,那未免太显单薄。如同评价孩子成长得如何,指标不会单单指漂亮程度,或者是身高、胖瘦。而是包含了身体的发育、心理发展情况和社会适应能力等多个方面。如果健康尚且存在问题,再去谈其他,便犹如无本之木了。课堂教学的效益要放在一个大背景之中,这个大背景便是有益于孩子们的身心健康成长的背景。正如面对超重的课业负担,以及教师严厉的斥责,有的家长无奈地说:我们宁可孩子不学习,但身体和精神要健康。家长的话固然有些言不由衷,但也道出了对和谐教育环境的渴望。“和谐”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但教学关系的和谐(真诚、接受、理解、欣赏与鼓励)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的必要条件。对于思维对话,我首先理解的是对话,因为课堂教学的实质是对话的过程,是在教师与教材充分对话的前提下,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之间展开的对话。对话的价值存在应当是建立在思维的含量上,也就是说,对话的过程中,我们以某个有思考价值的话题为基点,能够引领学生一步步进入思维的更深层次;反过来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从老师那里摄入任何有效的能够生成思维能力的成分”,那么就意味着对话的失败,所谓的高效课堂也无从谈起。由此说来,思维对话是通向高效课堂的基本的途径。(二).. .基于实践层面的探索“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型课堂教学理念的提出,促使我们以新的视角,全面、深刻地去解读课堂教学的内涵,而解读的过程也是与已有的课堂教学观念、教学行为相互观照、碰撞的过程。于是我们在学习中反思,在实践中尝试,以期以渐进的方式构建起符合我校特点的课堂教学之路,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理念长久地、稳定地落到实处。具体说来,我们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重点研究和探讨。.. .1、着眼于“实”字,探索新的备课方式。针对课堂教学中大量存在的解读文本不深、不透,甚至曲解的现象,我们静下心来,认真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问题的发生主要存在于备课环节。老师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抄袭着备课,将备课的着眼点放在应付检查上,这是导致教师备课流于形式的主要原因之一;再进一步分析,有的教师虽进行了认真的备课,但是鉴于个人认识能力、认识深度所限,也未能解读到位。教师自己对文本的认识尚且不深不透,以其昏昏,何以使人昭昭?以此,我们所期待的学生与文本的和谐深度对话,在教师尚未走进课堂之时,便成了枉然。基于以上认识,本学期我们将工作的重点之一放在备课的改革上。在备课方式上,我们尝试着以下三个步骤。第一步是教师个人提前精研一组教材。在自已反复研读教材以及其他有关的背景知识的前提下,再读教学用书。以此形成自己对文本的独特理解,并将理解以批注或圈点的方式记录在书上。第二步是教研组集体备课。这个步骤是在个人精研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讲人进行单元备课分析,并就其中的一节进行精备、精讲;过程中或者讲完后,老师们展开充分的讨论,以此弥补个人理解可能出现的粗浅或者偏差的现象。第三步是教师形成个性化教案的过程。在个人精研,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个人就其中的一节课进行精备课,形成自己的个性化教案。为了确保备课的过程实在有效,我们将学校检查的重点放在教师的现场备课检测上,每学期分两次进行。检测中,在规定时间内,现场指定备课篇目,老师们仅依据教材进行备课。以此督促教师扎扎实实走好备课的每一个环节。实践两个月以来,我们发现,老师们埋头抄写教案的现象没有了,代之的是静心的研读;尤其是长期困惑我们的集体备课重形式轻实际效果的现象得到了有效的改善。有的老师半开玩笑地说:这种备课方式看似省了我们功夫,实际上更费时了,也更费力了,因为我们必须认真读教材,认真去研究。2、探索学科教学的新思路。本学期,我们重点在语文和数学两个学科上作了探索和尝试。谈到语文学科的“高效”,我想还是应当回归到这门学科的总体发展目标上来认识和把握。对于语文教学来说,重要任务便是通过语文学习,学生们学会读,学会写。而读和写的能力都要建立在学生大量读和写的基础上。我们烟台自九十年代初便着力推行“大量读写、双轨运行”的语文教改实验,正是切中了语文教学的要害。大量读写让我们认识到了阅读量的积累与学生语文能力提高之间的关系,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回顾自己的实践道路,尤其值得欣慰的是,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大、面广,视野开阔。高兴之余,我们也在思考:学生大量阅读的构想能否在课内实现?因为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实验,常常需要我们将其常态化,常规化,稳定化。因此,我们提出用较少的时间学习教材,用一半以上的时间进行相关材料的大量阅读。如此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学习教材的速度?提高速度之后,效果能否保证?相关材料的阅读以何种方式进行效果最佳?2007年12月,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期刊——《小学语文》对潍坊市的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进行了系列报道,这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将其印发给全体语文教师,作为寒假学习的资料。同时,又积极联系并于今年三月带领全体语文教师去潍坊参观学习。经过两天的.. .考查,丰富了认识,加深了理解,也唤起了老师们改革的欲望。回来之后,我们将研究的目标进行了分化:一是以专家提出的“简简单单教语文”为指导,尝试语文教学于简单中寻求深刻。所谓简单中寻求深刻,通俗地理解就是“在点上打井,不在面上挖坑”。教师在精心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全篇文章只围绕一到两个核心问题进行师生对话,如此节约了课堂时间,也避免了面面俱到却又面面不到的“水过地皮湿”的现象。比如四下林海音的《窃读记》,全文只围绕一个问题或者说是话题展开学习:找到课文中描写我如饥似渴地读书的句子,仔细体会。体会的过程中,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琢磨内涵,再进而体会为什么这样的意思要用这样的表述方式,从而达到学会阅读,学会表达的教学目标。当然不同的文章学法也不尽相同,课文内容关联较紧密的,也可以采用几篇或一组课文整体推进的方法进行学习,从而高效地完成语文学习的任务。当然与这种高效教学相伴相生的是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与养成。学生们自主学习生字词,自主读通并初步理解课文;在学生与文本进行了较为充分的对话的基础上,方可展开师与生,生与文本间的深入对话。实践过程中,我们也产生了许多新的问题:学生的前期学习能力如何培养?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何体现?如何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以积极的状态参与进对话中来?不同的学段又如何把握学生自我学习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产生和提出,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依据,而研究的过程中可能又会出现新的问题,如此在前进中探索,在探索中将我们的改革不断推向深入。二是研究课内相关阅读,着力解决读什么,怎么读的问题。本学期,我们在简单、高效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仅用一半的时间便完成了教材的学习进度,因此,拥有了大量的课内读书的时间。为提高课内阅读的实效,我们尝试着用三分之二的时间统一内容阅读,另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学生自由阅读。统一内容阅读,读什么,怎么读,便是我们这一阶段研究的重点。近期我们带领学生们读《自读课本》、《基础训练》选编的文章,但依然满足不了阅读需要,因此,我们又依据教材单元组的主题为学生编写配套读物,读物拟充实到学校图书室,学生以借阅的形式循环使用。现在这项工作,我们已基本定稿。如此四、五年级学生课内进行的课外阅读总量一学期便约计40多万字,超过了课标规定的标准。在解决了读什么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怎么读的问题。我们总的思路是教材学习重在打基础,要求标准要高,要细;课外阅读重在积累,标准低于教材。我们只要求学生能够借助字、词典读通顺课文,并能够说出自己的理解,教师只作简单的点拨和引领。实践中,有的老师把几篇课文作为一个整体,为学生印发导学提纲,学生依据导学提纲以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学习,也是学习的好方法。教有法,但无定法,我们不曾将固定的模式硬加于老师,因为我们期待在科学的教学理念的引领下,老师们探索适合自己的教学路子,从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以此取得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学研讨氛围。对于数学教学,我们将高效教学的研究方向定位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以及小组合作学习三个方面。本学期,我们又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备课的环节上。教师备课要从建构的理论出发,建立与本知识点相关的知识体系。这个相关知识体系,一方面,是指建立新知与旧知的内在联系,教师能够将当前的问题情境同化到学生已有的经验结构中,根据其与以往知识的联系,为学生设置准备题,创设问题情境。学生在做准备题的过程中,在解决已知的基础上,建构起对新知的初步感知与理解。另一方面,是指教师能够把握本节课的知识点与以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够把所教知识点放到一个单元,一册教材,或者是整个学段中去认识和把握,从而有准备的预设、铺垫,上下关联,为学生下一段学习打好基础。以上的学科教学思路,还显粗浅,也还很不系统,有待于我们在实践中再认识、再思考,以使其不断成熟。同时,我们还有待于对其他各个学科进行探索和研究,以使各学科教学都能步入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新境界。三、思考与展望在做了大量的关于“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在实践层面的探索和思考之后,我们发现,有的教师将“和谐高效”定位在某种教学方式或者是教学模式上,形成唯方法至上的情形。当然,这也可能有它的实践意义,但是我觉得这样做的结果终将会在更大的程度上阻碍对“和谐高效”的进一步研究和发展,正如华东师范大学的李政涛教授所说的:“我们最担心的是会遭遇到这样的困境:改革轰轰烈烈,但学校教育的底色却变化不大,甚至基本没有变化;最害怕的是剥开种种以改革的名义而包裹的华丽外壳,我们看到的核心还是原来的核心,看到的基础依然还是多年前的那个基础。”因此,我还是愿意回归到问题的本源上去理解和把握——课堂教学改革改的到底是什么?作为一种寄托着我们的教育理想与情怀的改革,我想,改革的深处应当是——文化,而作为一种文化的改革,我们至少应当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正确看待新与旧,快与慢的关系。“和谐高效”型课堂构建的目的,是“从学科教学的角度推进素质教育,深化素质教育内涵发展。”而在此之前,无论是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还是在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我们都曾在课堂教学方面做了大量的、有价值的探讨。这些探讨都是“和谐高效”课堂提出和研究的基础,也是我们实践的根基。离开了这个基础,新的课堂教学理念便无从建立。因此,面对新的理念,新的课堂教学要求,我们首先要思考:我们已经具有了什么?我们需要改变的是什么?我们如何在传承与发展中找到教师的“最近发展区”?疏理以上问题,也是对“和谐高效”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这个过程看起来有些慢,但是对于一项计之长远的改革,“宁可慢些,也要好些。”因为理性的思考是改革深入、持久的保证。缺少理性思考的改革,常常流于肤浅。往往先是一轰而上,然后一轰而下,除了带给大家一些回忆之外,便不曾留下什么痕迹。也因为我们知道,改革的过程中,理性的思考会促使我们时常静下心来,对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对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及时调整,使改革更有生命力,也更具有持久力。2、关注学生的生存状态。关注学生的状态,关注哪些具体内容呢?.. .第一,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课堂上,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教材是否展开了充分而有价值的对话,学生是否获得了思考的快感,这取决于对话的思维含量。有思维含量的问题,能够唤起学生积极思考的愿望,从而推动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持续地关注学生的思维状态,并据此进行追问,让学生有能力自己验证自己的答案,而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又有了新的,更深入的发现。如此,学生才能够“生活在思考的世界里”,在思考的世界里获得学习的“高峰体验”。作为教师我们可以通过细微之处去感受去分享学生思维的快乐。比如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可以从他的语言表述中感受思维的深度;对于其他学生则主要是观察他的反应来判断其是否参与其中,如不自主地摇头、点头或者是会心一笑,再如他的情绪激昂、跃跃欲试,急欲发表自己独到见解,都可以感受到他们参与的热情,参与的深度。第二,关注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学生的自主学习状态,是一种极高的学习境界。在这样一种境界里,学生拥有丰富的学习体验,他们在思考、实践、自悟中,快乐地,主动地获取知识,进行探究。而达到这样一种境界,需要课堂上教师给予学生充分学习的空间;需要教师对学生真诚地信任;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领,还需要教师尊重每一个个体在独立学习中的思考与见解。第三,关注学生心灵世界的和谐。课堂上,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和谐,是学生身心愉悦的重要前提。在这样的人际氛围中,学生们心无旁骛地游走在课堂学习的快乐中;他们可以安全地自我学习,可以没有顾忌的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他们生机勃勃,个性张扬,平静中透射出十足的自信。这种境界的创设看似容易实则难,正如古人所说“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和谐需要建立在民主、平等、宽容、平和的环境中,需要教师的宽容、平和的心态,也需要教师诙谐与幽默,当然还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与对生命状态的体悟与关爱。3、关注教师的专业情怀。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涵了教师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情怀等等。这里我想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情怀。因为教师心灵的和谐,求变的渴望以及内心世界的丰富,是“高效课堂”得以最终实现的基础和不竭的动力源泉。我们期待教师从情感上认同,并愿意把它作为自己不懈追求的教育理想;我们期待教师将“和谐高效、思维对话”作为一种常态的思维方式在自己的课堂上挥洒自如,游刃有余;我们也期待“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最终是以一种持久的校园文化影响着生活在其中的每一个人,包括教师和学生。我们知道,距离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如果我们的心中能够一直高扬着教育的理想和追求,我想,过程也会是幸福的。单纯的课本内容,并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通过补充,达到内容的完善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