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92663
大小:56.8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9-03-03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和疗效观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影响和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口服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对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予以抗病毒、护肝、利尿和营养支持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420mg/次,2次/d,连用4周。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72.5%)(x2=5.54,P5次/d。排除标准:①
2、大便常规及细菌培养均(+);②治疗前4周服用过免疫调节剂、抗生素、止泻药和微生态制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其中,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8〜78岁,平均(56.8±13.6)岁;Child-Pugh分级:A级10例,B级17例,C级13例。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37〜80岁,平均(57.3+14.2)岁;Ch订d-Pugh分级:A级9例,B级18例,C级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年龄分布和Child-Pugh分级等方面比较,差
3、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两组均予以抗病毒、护肝和利尿等治疗,观察组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上海信谊药业公司,规格:210mgX36粒,批号110923)420mg/次,2次/d,连用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检测患者细胞免疫及肝功能指标的变化,并比较其临床疗效。1.3观察指标1.3.1肝功能测定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o1.3.2T淋巴细胞亚群测定采用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生物素法测定外周血T淋
4、巴细胞亚群,包括CD4+、CD8+和CD4+/CD8+比值。1.4疗效判定标准[5]显效:大便外观较前明显好转,成形,频率减少0.05)o治疗4周后,两组ALT、AST和TBIL水平均有明显下降(对照组治疗前后t=2.19.2.27、2.38,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前明显升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CD4+、CD8+和CD4+/CD8+比值变化不大(P>0.05)。见表2。表2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x±s)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
5、*P目前,临床上使用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取得了一定成效。其主要机制有[11-13]:①通过与肠内致病菌竞争肠道内膜的定植点;②其代谢的产物有机酸促进肠道酸化;③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活性,促进免疫球蛋白IgA的生成等,抑制致病菌生长,改善腹泻症状。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是一种临床较常用的微生态制剂,其主要成分是长型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赵坚敏等[14]采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肝硬化腹泻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改变肠道菌群、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减少促炎
6、性细胞因子等而发挥作用。丁立瑛等[15]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用于治疗肝硬化患者肠功能紊乱具有较好的疗效,能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周华坚等[16]研究发现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患者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轻肠源性内毒素血症,阻断细胞因子大量生成,改善免疫功能,防治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本研究发现治疗4周后,观察组ALT、AST和TBIL水平比对照组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CD4+水平及CD4+/CD8+比值较前明显升高,观察组疗效较对照组髙,表明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于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能明显
7、改善肝功能指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其机制可能是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调,纠正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抑制炎症反应过程,保护肝细胞,并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断肠道菌群紊乱与免疫之间的恶性循环,达到治疗肝硬化腹泻的目的[15,17]o总之,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用于肝硬化非感染性腹泻治疗取得了良好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肝功能指标,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具有临床推广价值。[参考文献][1]陈钢,廖江涛,李清清.双岐三联活菌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及肝功能的影响[J].中国当代
8、医药,2012,19(6):26-29.[2]赵坚敏,胡荣昕,朱琦,等.微生态制剂治疗肝硬化腹泻56例临床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67-68,70.[3]陈渝萍,钟转华,梁月环,等.微生态制剂对肝硬化患者肠道菌群及内毒素水平干预疗效观察[J].右江医学,2010,38(6):659-661.[4]中华医学会传染病寄生虫病学会修订.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传染病学杂志,2000,19(6):241-243.[5]成泽惠.肝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