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34078732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在阅读教学中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探究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学习语言文字。特别是文学作品的学习,不仅要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读懂作品中“写的是什么”,是对作品的理解,是读者贴近作者思想感情的“入书”阶段,这一阶段,一般来说能够把握。但这一阶段不是阅读教学的终点,我们还应思考作品“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一阶段比前一阶段较难,这就要求读者思想跳出作品,与作者保持距离,即“出书”。这一阶段须要读者对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行探究和创造,在探究和
2、创造中穿透语言文字的表层,贴近作品创作意图,品鉴作者的情意内核,得到作品美的熏陶。试以《济南的冬天》中的选段为例: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了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
3、那些小山太秀气!在这段语言中,段首就点出中心:“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各个层次显得分明:“……小雪呀。/看吧……,粉色。/就是……太秀气”。作品通过对矮松、山尖、草色、阳光这些景物的描写来烘托“小雪”之美妙。在作品中,树尖用“顶”,山尖用“镶”,山坡用“穿”,山腰用“露”等动词,以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化静为动。首尾两句用了“最”“呀”“就”“吧”,充分凝聚了作者的赞美之情。通过对这段语言表达效果的理解和探究,可以从中体会出作者对祖国河山的赞美之意以及作品中凝聚着的作者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探究
4、,不仅须要以有关语言的知识为基础,还要具备词语、句式、修辞、表达方式的知识,还应善于把作品语言与现实生活进行有效地链接,体察作者表达的具体效应,进而对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表达作出比较贴近的分析。对作品语言表达效果的探究,一般有以下几方面:一.对作品语句表现力的探究优秀作品的语句一定是准确、生动的。我们对作品语句表现力的探究,也就是要求我们在阅读中努力理解作品语言为什么是准确生动的,弄清作者在作品中遣词造句的妙处。“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
5、色,仿佛是木刻似的。”(《祝福》)这是对祥林嫂肖像的描写,突出了祥林嫂这个已沦为濒于死亡边缘的乞丐,内心极度痛苦,精神极其麻木。“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祝福》)在这个语句中,定语“空的”“下端开了裂”放在中心语“破碗”“竹竿”后面,更加突出了祥林嫂处境的悲惨和对生活早已绝望。《祝福》中四婶前后两次不让祥林嫂动祭具,“祥林嫂,你放着罢!”“你放着罢,祥林嫂!”前句称谓前置显得虽有命令口气,但语气还算缓和;后一句称谓后置,并使
6、用叹号,显出了命令的意味更强烈,态度更为严厉。这种探究,一般来说要求对词语的搭配、词语的适用范围等保持敏感,要求对词语的概念意义和附加意义有一定的鉴别力,要求对各种句式的修辞效果善于深入领悟和作出一定的具体分析。一.对作品语言的思想观点的探究作者在作品中对自己的思想观点的表达方式常采用议论说明和记叙描写两种方式。如果是采用议论说明的方式,只要把握住语句的含义,就可以理解出作者的思想观点了。如果是采用记叙描写的方式,要想理解出作者的思想观点,就有些复杂和困难了。我们如果只停留在对记叙的表面理解,往往是无济于事的
7、。这就要求我们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在叙述中捕捉作者的倾向性,在具体的叙述描写中提炼出潜在的观点来。如《项脊轩志》中有这样一句记叙:“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从语句上看是赞美妻子死的那一年,由她亲手种植的枇杷树,如今已是枝繁叶茂了,但从作者描写的倾向性,透过现象发现出其记叙的主要目的是表达作者内心“景依旧,人成各”的沧桑之感,以及那种岁月流逝但自己功业未成现实处境十分尴尬的伤感之叹。通过记叙描写去表达作者的观点,是“用简省笔墨传达丰富信息”的笔法,这是我国古代文学传承下来的“寓议于
8、叙”的优秀笔法。因此,我们必须从文体资源中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在冷清的述说中捕捉作者倾向性,在具体的记叙描写中提炼出隐含信息来。一.对作品语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探究高超的的语言艺术,在笔锋中常带感情。领会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细腻的情趣,是我们在阅读作品时所追求的较高境界作者在作品中表达的情感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叙”“融情于景”。前一种表达方式,读者通过阅读一般能与作者情感贴近。后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