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模式与宋代道

苏轼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模式与宋代道

ID:34065487

大小:57.8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9-03-03

苏轼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模式与宋代道_第1页
苏轼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模式与宋代道_第2页
苏轼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模式与宋代道_第3页
苏轼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模式与宋代道_第4页
苏轼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模式与宋代道_第5页
资源描述:

《苏轼的生活态度与思维模式与宋代道》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苏轼的生活态度和思维模式与宋代道学比较一观念的更新1.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只有置于社会群体话语或思维模式的语境中,才能充分理解个人表达或者单个作品的意思:充分理解一个文学文本或现象的必要先决条件是三个逐渐扩大的三个同心框架。这标志着为理解文学作品所重构的三个依次扩大的社会生活环境。无论我们采用哪一个理解框架,都将意味着对作品文本的重建。在第一个狭隘的框架内,文学文本被理解为个别文学作品或表达。与传统解释的区别在于个别作品在这里实际上被解作象征性行为。在第二个扩大了的理解框架内,作品本身已经被辩证地重建,不再被理解为个别“文本”或作品,而在形式上被重构成伟大的集体和阶级话语,前者

2、不过是后者的个别言语或表达。最后,在第三个最终的理解框架或视野中,个别文本或那种集体和阶级话语的最小单位都将经历最后一次重建,文学作品被理解为由不同符号系统构成的共存结构。这些不同的符号系统本身标志着不同历史时期或生产方式的痕迹。现在我们只谈一下第二个理解框架。在这个框架内,个别文本将被视为一种社会群体言语的个别表达,即一种阶级话语。个别文本保有其作为象征性行为的形式结构。与毛泽东时代极左的阶级分析批评不同的是,个别作品并不会由于作者的出身而被贴上善的或恶的阶级本质的标签,相反,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更愿意借鉴索绪尔的辩证表达。在索绪尔看来,阶级语言显然是某种理想的构造,在任何个别言论中

3、从来是不完全可见的,也从来是不完全呈现的。我们必须把每一种单个作品都理解为对那个阶级话语复杂改造的产物。问:你是否认同上述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观点?为什么?※※※※※※※※※※※※※※※参考资料1:美国当代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当代生活的物化和私有化有一种显著的症状,即在公有和私有之间、在社会和心理之间、在政治和诗歌之间、在历史、社会和“个人”之间存在某种结构的、经验的和概念的鸿沟。这种鸿沟严重地伤害了我们作为单个主体的生存,麻痹了我们关于时间和变化的思考,因此,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一种使命就是打破这种分割或鸿沟。1985年9月至12月,他在北京大学讲课期间,曾

4、被问到这样一个问题:“这个系列讲座的主题是什么?”他的回答就像是对上述新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使命的宣言:我的课将不把文化分作不同的主题来讨论,因为对我来说,文化应该是个整体,是互为联系的有机体。我从来不屑学院式的分门别类,因为这是旧体系的做法,是资产阶级大学制度的产物,其哲学根源是笛卡尔。他认为我们只有把世界分为若干部分,逐一研究了解,才能掌握世界。我的理论正是力求打破这种界限藩篱,采取辩证法的态度,证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对基于笛卡尔思维方式的西方理性传统进行批判。参考资料2:美国当代读者反应批评理论家斯坦利·费什在讨论个体的认知、理解、阅读和解释行为时提出了这样一种思路,即将个体的阅

5、读和解释与整个社会群体的认知思维系统联系起来。他提出一个“解释团体”的术语,并定义为“一种理解结构,一种在集体意义上的自我阅读所依存的情势”。他的原话是这样的:“我们所进行的思维行为是被我们已经牢固生成的规范和习惯所制约的。这些规范习惯的存在,实际上先于我们的思维行为,只有置身在它们之中,我们才可以找到一条路径,以便获得由它们所确立起来的公众普遍认可的而且符合习惯的意义。”可见,“解释团体”实际上是一个具有社会化的公众理解系统。在这一系统范围内,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会受到制约;但它也适应读者、向读者提供理解范畴;而读者反过来使其理解范畴同其个人面对的客体(文本)相适应:“当我打开一本书阅读

6、的时候,实际上我看到的是被我的观点重写出来的东西,也就是我二十五年来在文学团体中所形成的结构。……当你看书时,把一本书打开,把面前书页上的文字加以组织,这时一种历史的、特定的阐释就会加入你的理解。这并不是说你要把自己看成是历史地进入这个团体,而是你已经和这个团体融为一体,你没有反应就这样做了。”参考资料3:拉康把人类的意识行为、成熟主体的经验分作三个层次:幻想、符号和实在。所谓“幻想”,拉康曾形象地比喻为“镜像阶段”,这指的是婴儿6到18个月这一阶段,他或她首次在镜子里清清楚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形象,从而在自己的内在运动机能和他在镜子里的运动之间建立起一种切实可感的联系。但这并不是某种心理

7、学意义上的自我概念。拉康说:“重要的是这种形式(处于镜像阶段的主体)还在任何社会决定之前就把自我的事例在一条虚构的线索里固定下来,这条线索对于个体自身来说是永远不能被简约掉的。”然而不久,当婴儿进入语言或符号秩序阶段,社会秩序以及伴随着它的一切压抑因素就出现了。举个不一定恰当的例子,在“镜像阶段”,婴儿对于世界的认识只是他与母亲。然而,当他终于意识到“父亲”的存在和位置,或者用他的术语“新的、恶意的父亲角色——这种父亲角色是作为母亲的占有者和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